大梵天王(四面佛)簡介 文/連亮森

44
點擊 8713
發表於 2013-12-19 00:06:45

大梵天王(四面佛)簡介

總綱

根據佛經記載,在十方佛、菩薩的各世界裡,遍佈無量無數億的天上人間,計有廿八重天,其中包括欲界六天(尚有欲事之天),由帝釋天王統御,再上去是初禪三天(禪定離欲之天),由大梵天王統御,也就是說大梵天王高居初禪三天之首位,統御欲界六天及我們居身的世界。

大梵天王也是佛教的大護法。依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大梵天王與釋提桓因即勸請釋尊大轉法輪,因此才有佛教流傳於世。由於大梵天王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救護世間一切眾生,乃化現為一身、四面、八臂,滿足眾生關於事業、感情、財富、平安等一切願求,因而被尊稱為「四面佛」。『仁王護國般若經』中云:七地菩薩能住於百萬億佛土中,化作大梵天王,教化一切眾生;又『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亦有觀世音菩薩化作大梵天王之記載,故知大梵天王實為菩薩應化。

一般民間敬拜神明都是心外求法,請神護佑。 但大梵天王(四面佛)除了慈悲滿眾生願,解除眾生煩惱外, 更期望眾生一心向佛,心內求法,自淨其意,發菩提心,精進修行,早證菩提。 故大梵天王(四面佛)的本懷是令眾生世間法如意,以及出世法如意(成佛之道無障礙),究竟成佛。

世人禮拜大梵天王(四面佛)後,勿以圓滿世間願望為滿足,應更上一層樓,精進學佛,自淨其意,才是大梵天王(四面佛)的期望。

大梵天王:四面、八耳八臂、一手持令旗、一手持佛經、一手持法螺、

一手持唸珠、一手持明輪、一手持權杖、一手持甘露瓶、另一手打手印。

其中,手執之法器與手印皆有其深長意義:

令 旗:代表萬能法力,

佛 經:代表智慧,

法 螺:代表賜福,

唸 珠:代表輪迴,

明 輪:代表消災、降魔、驅除煩惱,

權 杖:代表至上成就,

甘 露 瓶:代表有求必應,

接胸手印:代表庇祐。

四面佛掌管人間的所有事情,故此其四面所求都不相同。

四面分別代表事業、愛情、財富與健康。

正面求事業、生意,

左面求愛情,

後面求財富,

右面求健康。

另一方面,四面佛四面亦代表慈、悲、喜、捨。

凡是信眾祈求與四面佛相應必須勤修這四種功德。

而勤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是對四面佛最高的供養。

利益眾生之心愈大,則承蒙四面佛加持愈大;

若僅為一己私利,則恐無感應。

天王之性情溫柔,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這四種正直性格。

佛教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也就是佛教之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所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眾生。尤其對於修四梵行(無量心)者,在成佛道上得到自度度眾的資糧,無論財施、法施可以隨時所欲,隨緣成就。這種慈愛精神,得到佛祖釋尊的讚嘆,所以稱為四面「佛」,因為由修「福」,而資助修「慧」,由梵行而達到菩提行,是成佛道之方便善巧法門也。

一般供養四面佛可以供鮮花、蘋果、糖果或七色香(代表日日戒定香)等。

....................................................................

事業(慈無量心)

正面祈求事業,包含功名、官位、學業等。

正面係四面佛「慈無量心」的展現,

與大梵天王的正面「密達」(METTA)相應。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是慈無量」。

「慈無量」係幫助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快樂。

勤修慈無量心,即是對四面佛正面最高的供養。

一般供養四面佛正面可以供蘭花、蘋果、糖果或七色香(代表日日戒定香)等。

欲與四面佛正面相應,必須日常生活中勤修「慈無量心」。

慈是仁慈、慈祥之意,想幫助他,給眾生快樂,大家一起快樂,不要讓人家傷心,也是「滿足眾生的願望」。也就是令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從我們的服務、工作和協助中得到快樂。

佛教重視的是「無緣大慈」,也就是眾生雖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但我們仍然一視同仁,不論親疏地,同等令他們快樂。

用現代概念來說,就是「關懷、愛護」。

....................................................................

愛情(悲無量心)

第二面祈求愛情,包含姻緣、感情、人緣等。

第二面係四面佛「悲無量心」的展現,

與大梵天王的右面「噶如喇」(KARUNA) 相應。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是悲無量」。

「悲無量」是看到眾生有苦,幫助他離開苦難。

勤修悲無量心,即是對四面佛第二面最高的供養。

一般供養四面佛第二面可以供紅玫瑰花、蘋果、糖果或七色香(代表日日戒定香)等。

欲與四面佛第二面相應,必須日常生活中勤修「悲無量心」。

悲是見人苦,心不忍;願一切眾生離苦,濟貧恤苦,拔一切眾生苦。

悲是平等看待眾生,將心比心,進入他人的心去感受。即使看到他對我們不好,我們仍然看到他的不快樂,一個人如果快樂,就不會對人不好。看到他的不快樂,我不會再計較;看到他的苦,我願意承擔,願意承擔才叫「悲」。所以悲心就是我們真的可以將心比心,就是我們無法看見別人在受苦而心不苦。

悲是拔眾生苦,也就是幫助眾生去除各種各樣的痛苦。佛教重視的是「同體大悲」,即我們要對一切眾生的痛苦,感同身受,迫切地想方設法盡速去除。

用現代概念來說,就是「同情、悲憫」。

....................................................................

財富(喜無量心)

第三面祈求財富,包含正財、偏財、財祿。

第三面係四面佛「喜無量心」的展現,

與大梵天王左面「摩達」(MUTHITA)相應。

「願諸眾生常住無苦安樂,是喜無量」。

勤修喜無量心,即是對四面佛第三面最高的供養。

一般供養四面佛第三面可以供萬壽菊、蘋果、糖果或七色香(代表日日戒定香)等。

欲與四面佛第三面相應,必須日常生活中勤修「喜無量心」,

願一切眾生離苦皆得樂。

喜是隨喜和歡喜。

「隨喜」是見他人得到好處,亦如同自己獲得一樣,心生歡喜,真誠地為他人高興。亦可是見他人行善,誠心讚許,心懷喜悅,與有榮焉。這是無私精神的體現。

「歡喜」是指在行「慈悲喜捨」時,常懷歡喜心,從實踐中得到安樂,高高興興地去服務眾生,也令眾生歡喜。

用現代概念來說,就是「歡喜、讚歎、贊助」。

「喜無量心」,「喜」的是別人離苦得樂,看到眾生離苦得樂,歡喜心油然而生,不會嫉妒瞋恨;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這個心量就大,就真實。凡夫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往往嫉妒、瞋恨、不平,那就不對了。

我們平常碰到問題,您是否能真正的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應用歡喜心、平常心來面對一切。

....................................................................

健康(捨無量心)

第四面祈求健康,包含治病、平安、親人健康、家內和諧等。

第四面係四面佛「捨無量心」的展現,

與大梵天王後面「無別迦」(UBEKKHA)相應。

「願諸眾生棄愛僧住平等,是捨無量」。

修慈悲喜三梵行而不執著,冤親平等,不起愛憎,廣披澤恩。

勤修捨無量心,即是對四面佛第四面最高的供養,

一般供養四面佛第四面可以供蓮花、蘋果、糖果或七色香(代表日日戒定香)等。

欲與四面佛第四面相應,必須日常生活中勤修「捨無量心」。

「捨」是說雖存此慈心、悲心、喜心三種心;自利、利他而不能執著。

「捨」是不執著,不著一切相。有慈悲喜捨,而不著相,自己才真正清淨。

所以,冤親平等、眾生、慈悲喜捨心,不著冤親平等、眾生、慈悲喜捨心之相;捨離冤親平等、眾生、慈悲喜捨心等之見。

捨包含等捨和放捨。

「等捨」是平等無執,對眾生不起分別,一視同仁。

「放捨」則是放下自己的貢高我慢(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的態度),願意低頭為眾生服務。

用現代概念來說,就是「平等、不分別、不執著」。

經云「歇即菩提」,能放下、捨去一切妄想、顛倒、執著;能放下、捨去所有的貪、瞋、癡、慢、疑;能放下、捨去一切慈悲喜心念,以及放下「捨去的心念」。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2 10: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