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間修行如何面對各種眾生
達真堪布 開示
我們通過學佛修行,就是讓自己堅強起來,自信起來。真正的出離心是一種勇敢的心,敢面對,敢承擔,沒有什麼可怕的。人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就是信心不足,做什麼事情都不專心、不認真,所以力量發揮不出來。你真能堅強、勇敢地去面對、去承擔,有信心、有決心的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但是我們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心裡總是有很多猶豫,沒有勇氣,沒有那種無所畏懼的勁頭。
通過學佛修行,把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真理都弄得一清二楚了,像《心經》裡講的那樣︰「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真正明理了,是無所畏懼的,那個時候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力量。之前,我們本具的光明還是沒有顯現出來。其實光也好,蓮花也好,都是以這樣一個有形狀的東西來比喻心的本具能量。其實佛性沒那麼複雜。
真正的成就者,該拿的時候拿得起,該放的時候放得下,心裡絲毫不受染污。什麼叫「淨」呢?就是乾淨、清淨、沒有被染污。佛法講,不染叫「淨」,不邪叫「正」,不散亂叫「定」。什麼叫「妄心」?就是凡心雜念。把注意力放在對自己、對社會、對眾生有用的事情上,才叫真心,才有力量,這是禪;禪定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我們有時候是好心好意地對待眾生,但是為什麼給自己帶來了煩惱呢?還是執著,還是沒有放下,還是沒有透徹地懂得因果,還不是很明理。對眾生不理解的時候,還是想逃避。眾生就是這樣的,我們應該慈悲,應該攝受,不應該逃避。
為什麼佛有那麼大的慈悲——「無緣慈悲」?因為祂有智慧。什麼是佛的智慧呢?知道輪迴苦,知道眾生迷;眾生為什麼輪迴呢?就是因為迷在裡面。其實很簡單、很容易——轉念業消,但是這個小小的念就是轉不過來;於是佛對這些眾生就更慈悲,更憐憫。
其實輪迴、涅槃,淨土、娑婆,佛、凡夫,就好比手背和手心。手背是凡夫,翻過來手心就是佛。手背是輪迴,翻過來手心就是涅槃。手背是娑婆,翻過來手心就是淨土。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化成千手千眼,用一千隻眼睛看眾生,用一千隻手救眾生呢?祂是著急。但是那種著急不是執著,千手千眼也不是一種真實的形象,而是大慈大悲的一種象徵。實際上沒有必要煩惱、沒有必要痛苦,但眾生就是煩惱、就是痛苦,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想拔除眾生痛苦,給予眾生安樂。悲是「拔除痛苦」,慈是「給予安樂」,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為什麼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為他接受不了這些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沒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他不敢面對。但是大乘不一樣,大乘修行者是在紅塵中修行;為什麼叫「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有「勇士」的涵義。為什麼叫勇士呢?就是敢面對——他有大慈大悲心,他要救度眾生,就要到社會中,就要面對這些是非;不能捨棄這些眾生,否則就不是勇士,就不是菩薩摩訶薩了。
愚痴顛倒是凡夫的一種本性,所以我們更應該慈悲他們、攝受他們,通過各種善巧方便,該軟就軟,該硬就硬。佛像為什麼有寂靜和忿怒的呢?那是善巧方便啊!需要硬的時候,手段要硬一點;需要軟的時候,手段要軟一點。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永遠是軟的,那樣度不了眾生;但如果你一直是硬的,也度不了眾生。所以要通過各種善巧方便去度化眾生。
有的眾生今生今世就能被救度,有的眾生來世可以被救度,有的眾生是很多生生世世以後才能被救度。但是你不能厭煩,或者捨棄這些眾生。現在有的人根本不瞭解佛法,甚至還誹謗佛法,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捨棄他們。雖然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緣,但是我們也要默默地發心發願︰願他們將來也能遇到佛法,願我將來成佛的時候,他能成為我的眷屬,使我能夠引導他、救度他。
處處都要發善心,處處都要結善緣;這樣,將來我們的惡緣就少了,善緣就多了,利益眾生的範圍就大了。有的佛利益眾生的範圍廣一些,有的佛利益眾生的範圍小一些,這和願力有關。比如辟支佛有兩種,其中一種,是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地方,雖然成就了,但是祂沒有眷屬;這與祂在因地時的願心、願力有關係。
你能夠善待眾生,眾生也一定會善待你;你覺得他不好,想傷害他,眾生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應誰都有。你有好的感,肯定會有好的應;你有不好的感,肯定也會有不好的應。自己一定要好好發心,不要受別人影響;修大乘佛法的人更應該憐憫、慈悲眾生。
凡夫的本性就是這樣。他高興了,就會讚歎你,而且特別誇張;他不高興了,就會誹謗你,也會特別誇張。凡夫的臉色也是變化無常的,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別總是計較這些,這都很正常。應該慈悲、善待他們,願將來能夠救度他們,這樣你才有機會救度他們。
是出家學佛修行,還是在工作中學佛修行,這都要隨緣;其實邊工作邊修行也可以。我們現在有大圓滿法了,就什麼都有了;一定要珍惜這個法,一定要好好學修這個法。真的,佛法才能改變我們,佛法才能糾正我們,佛法才能救度我們。我們能以佛法去工作、去生活,絶對是沒有問題的,只會越來越好。佛法是種「活法」,生活就是修行,這樣去修,進步會相當大;這樣去修,學一個得一個,修一分得一分,絶對是的。
能夠對佛、對佛法、對佛教做出貢獻,這是對眾生最有利的。好好發心,該得到的一定能得到;好好修行,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人生。這些真的非常重要,這不是今生今世的事,是生生世世的事,是個頭等大事!至於世間上的那些事,我經常跟大家講,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福報,別太追求了,都是無常的,都是帶不走的。你能吃多少,能穿多少?到時候還是別人的,還是社會的。
任何一種業,都有四種果報。今生會有這麼多的受用,肯定是前世佈施了;今生願意付出,捨得佈施,這也是前世佈施的同行等流果。有的人再追求,再付出,也得不到;有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得到。為什麼?這是修來的。
在哪兒都一樣,多發善心、多種善根,把所有的善根、福德資糧都存在阿賴耶識中、存在法界銀行裡,這樣你才會永恆地擁有它們,無論何時何地;現在你擁有的這些,只是在一個地區、一個空間裡的,不是全面的。好多人對這個道理還是不明白,還是沒有深信,其實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報就越多,這不會有假的;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還是在社會,多付出,絶對是有回報的。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