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藏傳佛教的養生之道
在藏地,有許許多多的修行人,身體特別健康,心態也特別樂觀。之所以如此,絕不是因為生活優越,或者自然條件舒適,相反,去過藏地的人都清楚,那裡氣候多變、高寒缺氧,給人類生存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藏族人心裡卻充滿陽光,一直有種滿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訣究竟在哪兒呢?就是源於藏傳佛教的滋潤。
藏傳佛教,是佛教三大支系[1]之一,自8世紀從印度傳入藏地,此後99%的藏族人從童年開始就信仰藏傳佛教,並由此帶來了身心安樂。尤其是修持藏密的人,大多數身體輕健、延年益壽,這樣的例子不乏其數。西藏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有一位大德叫索朗頓珠,他曾通過對40位虹化成就者的統計,發現這些人大多都在100歲以上,年齡最小者為80多歲,年齡最大者為140多歲。可見,藏密對人類的健康長壽確實有顯著作用。
1、調心
一個人身體失去健康,原因不外乎是終日心神不安,患得患失。而佛教修行以調心為本,心態若調整平衡了,身體自然就會好。
在藏地,有不計其數的經論續部,但其核心內容歸攝而言,就是要先調心。而且藏地醫學《四部續》中也說,所有疾病的來源,統統都是分別妄念。故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中云:“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住無分別定,無垢如虛空。”
人一旦產生了貪嗔等執著分別,身心肯定不健康。比如你跟別人吵架了,那在好幾天中,心裡都會憋著火氣,甚至晚上還會失眠。但如果你把心態調整好了,一切病就從根本上剷除了。漢地的智者大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亦云:“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
所以,藏傳佛教第一個養生之法,就是要調心。你們平時若過度勞累,心就應該當下放鬆,不要特別去執著,這樣從中可以獲得自在、快樂,身心也會自然而然健康。
2、調飲食
現在世間的大多數人,飲食特別沒規律:要麼吃飯不定時,要麼吃得太多,要麼吃得太少,這都對身體極為不利。所以,佛陀在《毗奈耶經》、《瑜伽師地論》等經論中說,吃東西不能過飽、不能過少,也不能沒有固定時間。包括食物不宜過於厚味,太辣、太鹹、太麻都會刺激身體,一般來講,素食是最適合的。
有些人認為:“吃素的話,身體實在受不了。”這種說法不合理。前段時間我遇到一個人,他就口口聲聲說:“一個人最好是吃肉,否則,像犛牛一樣吃草,怎麼能保證身體健康?”我開玩笑地回答:“牛肉的來源也是草啊!犛牛是直接吃草,而你只不過在間接吃草,所以吃素不會沒有營養,也不會有損健康。”
肉食看似對身體有利,但實際上,現在西方許多醫學家、人道主義者都提倡吃素,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他們的信仰,而是從健康角度出發,這些人認為,人類不適合吃過多肉類,不然,整個五臟六腑都受不了。所以,素食不但是不造惡業的清淨食物,而且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很大利益。
然而,漢地一些醫學工作者,對素食健康的研究還不到位,對素食環保的理念也很欠缺。實際上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作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倘若一味地征服自然、殘害生靈,只會破壞生態平衡,到頭來令人類瀕於困境。可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並不考慮這一點,他們成天只顧自己,從不在乎別人的生存空間。這種人在佛教中被稱為“小乘”,甚至連小乘都不如,因為小乘除了自我還有解脫,而這種人,連真正的解脫也沒有。
所以,我們一定要高瞻遠矚,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大家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要懂得保護環境、關愛動物。要知道,大自然中生存的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而不是我們的食物。假如人類草菅物命,對其他生命肆無忌憚地殺掉、吃掉,這種行徑令人髮指。哲學家羅素(EarlRussell,1872-1970)說過:“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他為什麼這樣說呢?就是因為佛教的慈悲遍於一切眾生。因此,作為佛教徒,熱愛每一個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3、調睡眠
人們勞力、勞心之後,必須要休息以恢復體力,而睡眠,則是最常見的休息方式。一個人平時睡眠要有節制,過多就會精神困昧,過少也不能恢復體力。有些人剛學佛時特別精進,天天熬夜,一點都不睡,這對健康非常不利;而有些人又睡得太厲害,每天一大半時間都用來睡覺,這樣對身體更有危害。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睡眠與人的壽命息息相關。美國心臟病專家海大衛從1966開始,針對40到80歲的男女,發出了80萬份調查表。兩年後他通過分析、對比發現,睡眠過多會造成心臟病突發或中風。因此,睡眠太多反而不利於健康。
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應該適度睡眠。在佛教中,一般要求初夜、後夜精進修行,只有中夜方可睡覺。可是大城市裡的人,幾乎與此完全相反,他們是初夜、中夜特別清醒,直到後夜才開始睡,然後第二天九、十點鐘才起床,如此晝夜顛倒對身體極為不利。
其實,最合理的睡眠時間,應該是晚上10點到早上5點。若能在此期間安睡,不但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對自己的修行也有幫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日月的運行跟人體的氣脈運行有一定關係,倘若你長期晝夜顛倒、勞累過度,勢必會對氣脈有損。因此,每天若能在中夜放下一切,安心入眠,早晨也盡量起早,這對身體健康是最好的。但是,大城市裡的人,現在恐怕很難做到。
4、調息
調息得宜,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藏傳佛教中有很多調息之法,譬如先觀一個文字(如藏文“阿”或“啥”等),之後觀想它緩慢地隨呼而出、隨吸而入,這樣通過反覆呼吸,對身體特別有幫助。尤其是你早上起來時,從鼻孔裡慢慢地出氣,又慢慢地吸氣,或者發出“哈——哈——”的聲音排除垢氣,這樣多次下來,對身心的調節十分有利。《黃帝內經》中也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可見,心如果安了,真氣存在於內,氣脈運行正常,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的免疫能力,外在的病邪便不會有可乘之機。
5、調身
調身指端正身體的姿勢,可以坐禪,也可以運動。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但佛教並不這樣認為,如果你只有“動”而沒有“靜”,壽命不一定會延長。其實靜心息慮、凝神內守,也能極大地調動身心本具的巨大潛能。比如漢地的虛雲老和尚、清定上師,他們雖然衣食儉樸,甚至常年風餐露宿,但由於喜歡靜坐禪修,故而能盡享天年。因此,“動”與“靜”相結合,才是佛教養生的一大特點。
在身體的運動中,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磕頭。磕頭是一種全身心的鍛鍊,不僅功德不可思議,而且每天若能磕一百個頭,久而久之,身體也會逐漸健壯,不容易衰老。所以,年輕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哪怕一天只磕三個頭,也是很有意義的。
此外,大家有時間的話,早上起來最好能坐坐禪。倘若你實在不會,也可以在前面觀想釋迦牟尼佛,然後閉著眼睛坐一會兒,再觀想一下佛陀,再坐一會兒……如果連這個都不會,則可什麼都不想,讓心靜下來,坐兩三分鐘乃至半個小時。這樣閉目養神,稍微休息一下,令脈絡中的氣運行正常,其實也是一種坐禪,對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利益。
當然,以上所講的“調五事”,根本前提就是要有利他心,這是最重要的竅訣。假如你平時自私自利,那不管怎麼樣保養,也只能帶來痛苦;反之,倘若你的心態都是幫助別人,則做什麼都不會有太大壓力,即使你所做的事情不成功,心也會時時處於快樂之中,絕不會焦躁不安、怨天尤人。
這一點,對當前而言相當重要。否則,人人特別自私的話,便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就像在一個電影院,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著,否則就看不到演出,這樣一來,最後會變成什麼場面,大家也不難想像。所以,如今的國際社會已扭轉了以往很多觀念,對有錢、有勢、有能力的人來說,人活著的目的不僅僅是自我發展,更重要的是應關心周圍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利他”,也是所謂的“慈善”。
前兩天——(2014年)6月16日,美國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舉辦了一場晚宴,邀請了包括紐約市長在內的許多知名人士。在晚宴上,二人呼籲:和他們一樣有著數十億美元資產的美國超級富豪們,把一半財富捐出來,用於慈善事業。當場,就有數位富豪作出了捐款承諾,並將之公佈於眾。
然而,在中國的個別地方,這種慈善理念還推廣得不夠,很多人沒有幫助他人的意識,只是出現某個災難時,才應急性地馬上籌錢,過了之後就沒有了。其實,這是慈善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要知道,每個人身邊有許許多多需要關心的人,例如看不起病的窮人、讀不起書的孩子、無人照顧的孤寡老人……我們若能對他們存有一份愛心,這個社會才有希望。否則,你擁有幾棟豪華別墅、幾輛高級轎車,不一定就是社會發展,即使你個人的物質再豐裕,但大眾心靈沒有提升的話,這樣的社會也只是自欺欺人,最後必將走向滅亡。
因此,我們作為人類,理應朝幫助他人、利益他人這個方向共同努力。不然,口頭上再怎麼說快速發展,但如果人人只顧自己,將自我發展建立在損人利己的基礎上,實際上這是一種“落後”。現在有些企業家非常可怕,自己腰包裡雖有很多錢,但這些錢的來源十分不清淨,背後以卑鄙手段害了無數人,那他們將來的下場會如何?大家應該可想而知。所以,現在的社會很需要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麼?就是無條件地利益其他人類乃至一切眾生。這種崇高的精神,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中紮根,都能散發出光芒,遣除一切黑暗。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