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煌教授:如何在生活中體現普賢十大願?
*普賢十大願一開始就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是說對聖者的恭敬。學佛甚至學習任何世間法,都要在恭敬中求。諸佛如來不僅指過去、現在的諸佛如來,還包括未來的諸佛如來,也就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三者「廣修供養」,就是從布施中去除我執,去除法執,才能夠達到「普」的性質。以平等的布施心,供養佛法僧,普及一切眾。
四者「懺悔業障」,人在成佛之前,不可能沒有犯錯,但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能從善,把內心的糾葛,內心的掛礙放下,才能夠修行。如果內心還有很多業障、牽掛,就無法修行。現代人說,心理要健康,情緒要管理好,才能成功。
五者「隨喜功德」是治療我們的嫉妒心,隨喜別人的好處優點。我們要一直讚嘆別人,對別人的成功或長處不可以有嫉妒心。
六者「請轉法輪」,就是要主動積極宏法利生,主動邀請師父開示,因為諸佛菩薩、高僧大德都會應眾生請常轉法輪。因此,請轉法輪很重要,自己要有這個動機,終身學習,師父們如響斯應,如叩斯鳴,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不鳴。
七者「請佛住世」,就是希望佛能住世,佛的肉身不可能永遠住世,但是佛會應眾生之請,隨時示現他受用報身和應化身,宏法濟世。我們不僅要發願祈請佛法僧三寶長久住世,而且要發心護持三寶,讓正法久住。有三寶,正法就可以久住世間,因為三寶是明燈,能夠照亮五濁惡世的黑暗。
八者「常隨佛學」,也就是要不斷的親近善知識,學習成長。人生的使命與價值就在學習圓滿自己。
九者「恆順眾生」,也就是因機逗教,隨順眾生的根機,宏法度眾,利益眾生。眾生恆常處在痛苦之中,任何所求,都要像觀世音菩隆那樣,千處祈求千處應。普賢菩薩代表平等的心胸,是空性的體悟。先有了空性的智慧,才能生起大慈大悲心,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普皆回向能擴展我們的心胸,我們所得的一切利益、安樂智慧都不要私藏,都要分享予一切眾生,回向無上佛道,回向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回向有四種:回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己向他。
現代社會都強調我們要有積極心,要打開我們的心胸,要打開我們的一切枷鎖,要打開我們的自私自利觀念,這就是普賢菩薩的目標。
轉自鄭振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