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和尚遇到鑽石:賺錢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值得您用心看完)
麥克爾·羅奇是一名經歷奇特的美國人。他1952年出生,以優等成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此後他前往印度,成為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
然後潛心鑽研佛法25年,並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
當他回到美國後,他把自己在《金剛經》中領悟到的空性運用到自己的商業經營上,貸款和朋友創立安鼎國際鑽石公司,該公司以5萬美元的資金起家,1998年後安鼎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2億美元的全球大公司。
(Geshe Michael Roach) 在自己的鑽石公司財源滾滾而來之際,麥克爾·羅奇卻全身而退,開始專職於教授佛學、著書、演講,同時也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他的翻譯著作等身。
他設立了一個名叫“證悟商業機構”的組織,專門教導商界人士如何透過禪修,來增長創意與智慧,加強業力中良善一面的力量。
此外,他也積極地進行西藏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
這就是麥克爾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宣講的“幸福經商”之道,他不僅幫無數人賺到財富,更啟發他們去收穫幸福。
然後,有“佛商”之稱的麥克爾,把他的商界體驗寫成《當和尚遇到鑽石》(The Diamond Cutter)一書,一上市就博得好評。這本書被不斷翻印,並先後譯成25種語言。
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最愛的一本書就是《金剛經》,它改變了我一生。”
《金剛經》是怎樣影響了這位“鑽石和尚”呢?
來一起玩一玩麥克爾的“鑽石遊戲”。
請閉上眼睛,在腦中構想一幅情境:
你是一位和尚,在寺廟裡苦修了20年後,有天師父對你說:“你已完成靜修,現在馬上下山,到紅塵中去繼續修行,最好當個商人。”
師命難違,你背起行囊走出清淨佛門,走進了喧囂塵世,你突然發現,腳下有一顆異常發亮的小東西,你想起了以前在寺廟裡讀過的《金剛經》,你斷定這就是傳說中的金剛石,是非常值錢的鑽石,此時,你面臨著3個選擇:
1、對鑽石視而不見,繼續趕路。
2、你想起了你住了20多年的寺廟,由於寺廟偏僻,已經窮得揭不開鍋,於是你把鑽石拾了起來,返回寺廟,交給了師父。
3、你拾起了這顆鑽石,把它帶在身上,陪伴你在紅塵中不斷征戰。
麥克爾經常在採訪之初,談起上面的小故事。
他說,他的選擇是第三個,剛才小遊戲中描繪的情境幾乎就是他真實經歷的寫照。
他解釋說:“你選擇了視而不見,代表著你已經明白了萬物空性的真理;你選擇了交還師父,代表著你不僅明白了空性,還懂得在實際中去活用它。
至於第三個選項的意義,我即將和你分享。記住,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好壞之別,所謂的對與錯,好與壞,永遠只是你的'心'的評判。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勇於承擔,做個紅塵中的勇士。”
下面讓我們來和麥克爾促膝暢談一次吧:
問:你喜歡中國嗎?對中國最深的印像是什麼?
麥:我非常喜歡中國,每年來一次。我曾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寺廟住過很多年,跟中國的緣分很深。
對中國最深的印像是,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有著世界文化史上最閃耀的經典著作,包括我最愛的《金剛經》。
問:你第一次讀到《金剛經》是在哪裡?
麥:我20歲大學畢業,畢業那年,我最愛的爸爸媽媽過世了,之後我又失去了弟弟,家庭的變故對我打擊特別大,我想不通人為什麼會死?
既然人終有一死,那我勤奮讀書,拿獎章有什麼意義?
那段時間,我的世界特別灰暗,我不斷否定自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後來,聽說印度有禪修學院,就收拾行李飛到那裡,開始僧侶生活,接受非常系統的佛法學習。
第一次讀到《金剛經》是在課堂上,雖然看不懂中國字,但對它有種莫名的好感。
問:你認為《金剛經》在講什麼?
麥:緣起性空。
問:你為什麼又選擇重回美國做生意?
麥:在我有了紮實的佛學基礎後,我的老師鼓勵我回美國做生意,他說:“雖然寺院是學習佛法智能的理想場所,但忙碌的美國辦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檢驗你這些年學習成果的最佳實驗室。”
剛開始,我對他的話一點都不在意。
我對美國生意人那種貪婪、冷漠的形像沒一點好感。
師父看穿我的心思,有天召集了一群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學生,做了關於“佛法與商界”的開示,讓我明白“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的道理。所以我跟老師們告別,回了美國。
我曾經在1975年的某次禪坐中,觀知自己未來會從事鑽石行業,因此就試著找鑽石買賣的工作。
可是珠寶行業在當時非常家族化,沒人願意應聘陌生人,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有位好心人建議我去紐約的寶石學院先修幾門寶石鑑定課程,一來可以學到專業知識,二來可以結識人脈。
聽了他的話,我果然在寶石學院認識了後來的生意夥伴。
問:很多人說“無奸不商”,做生意是不是違背你遵循的佛法經義?
麥:我做生意有三個原則:
第一,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賺錢。
在經典教義裡,錢本身沒有錯,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
問題關鍵是要用什麼方法賺錢,錢從何而來、如何讓它源源不斷,以及對錢的心態。
事實上,賺錢也可能成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們應該享用金錢。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能一邊賺錢,一邊保持身心健康。
一個拿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錢的生意人,完全不懂得經商的目的。
第三,一個人要是在最後回顧自己事業時,能非常坦然地說一句:“這些年的奮鬥對自己、對世界都有意義。”那他真的是一個太成功的商人了。
不論是做生意賺錢,還是修行古老的西藏智慧,都是為了充盈我們的生命,達到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
只懂得賺錢,卻不顧自己與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稱為商人。
問:怎樣在生意中活用經典智慧,賺到更多錢?
麥: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你現在有10萬美金,想讓它變成100萬美金,你會怎麼做?存進銀行?安全係數很高,但估計到你臨終的那一天,也沒法拿到100萬,銀行利率太低了。
開餐館?幾年前我有個好友恰好有10萬美金,他用這筆錢投資了一家非常氣派的餐廳,可沒多久,就被迫關門,10萬塊錢都打了水漂。
那投資房地產吧?我有個朋友,十幾年前,他在紐約最值錢的小區花10萬美金買了一套小公寓,準備將來轉賣。就在世貿大廈隔壁。
結果,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他的房子都轉賣十多年了,還是沒出手。投資股票?唉……還不如前三個選項呢。
你只要這麼一直往下追問,就會發現,掙不掙錢和你是不是開餐館、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一點關係都沒有,餐館、房子和股票本身並沒有錯,它的本性是“空”的。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它可以有無限可能性,可以讓你賺錢也可以讓你賠錢,因此,才讓我們有機會利用它。
所以一夜醒來,10萬就變成100萬……這不是沒有可能,只要正確利用空性原理就可以辦到。
問:有什麼可實際操作的簡便方法?
麥:如果把我們的心比喻成一台錄像機,24小時開機,持續記錄經由我們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個部分感知到的每件事情。
當你看見自己伸出援手幫助一位陷入困境的部屬,一顆好的種子就種在你的心中;當你看見自己對客戶或供貨商撒了個小謊,你的心裡就種下了一顆壞種子。
種子總有發芽開花的一天,如果你一直種“壞種子”,將來只能自食苦果;只有不停種下“好種子”,才可以收穫成功幸福的果實。
比如公司財務狀況不穩定,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想解決這個問題,你要把獲得的利潤多多分給那些幫助你創造利潤的人,絕對不取不義之財。
記住,你分享利潤的多寡,不是問題的重點;你願意去分享的心(這是一顆非常有力的“好種子”)才是整件事的關鍵。
再比如,你比其他人更早看見了一個成熟的商機,可是你資金不足,到處籌錢無果。
解決辦法很簡單,從此以後不再扮演一毛不拔的吝嗇鬼。你必須不停地付出、給予,製造多贏的局面。
付出、達成多贏和你掙錢多少無關,唯一有關的是,你是否真心願意分享,真心樂見每個人都成功。
你越真心,你在心中種下的種子越有力,結的果實一定特別甜。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商人。
他應對市場競爭的方法是,邀請所有的競爭對手加入一個名為“商會”的新興社團,共同開拓市場,讓每一位參與社團的成員越來越富有。
再舉個現實的例子,做生意的人最擔心天災人禍,新建好的別墅社區遭遇了泥石流,剛投放的海鮮苗碰到了颱風……
我們總認為,是外在的不可抗力阻礙了事業成功,其實,一切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
要想遠離天災,必須學會在生活中堅守承諾,堅持人生準則。
氣候、交通、環境等因素本質都是“空的”或“中性的”。
即使在某些路段交通最混亂的時候,有些人還是可以從其他路段平穩順暢地進入市區;
天降大雪、下大雨,有些人就大發利市,例如處理滑雪坡道的技工、雨傘製造商。
可見事情本身沒有對與錯,它給你帶來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都來自你的觀感。這些觀感不是無中生有的,它們是你過去的行為(因)產生的外在結果(果)。
問: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多播下“好種子”?
麥:有6個簡單的方法,只要你反復實踐,就可以讓自己和周邊的人心想事成:
1、想事業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態。
2、想家庭和睦幸福,天天擁有好心情,你必須遵循倫理道德的生活。
3、想身體健康,魅力無窮,你必須避免憤怒,少發或不發脾氣。
4、想坐上高位,當上領導,你必須樂於助人。
5、想心思專注,你必須堅持冥想。
6、想心想事成,你必須了解空性的意義,多發善心。
這就是我帶在身邊,陪伴我在紅塵中不斷征戰的那顆金剛鑽石!
願將本文的功德至心迴向給法界所有眾生,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