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因果實錄三》33 飛翔的翅膀
轉貼自: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2436&cid=25
作者:果卿及果宏
——記瀕死重生的心路歷程
下面是我的一位朋友學佛後絕處逢生的真實故事,我們且聽她的自訴:
2006年9月是我生命中的苦難歲月,因長期身體不適,經腫瘤醫院檢查,我患了低分化惡性程度極高的乳腺癌,且伴有淋巴轉移。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絕望、無助、憤怒,精神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千百次地問自己,為什麼會是我?我自認為善良、真誠,對工作認真,是人們眼中的好人,可是我卻在時至中年接到了這張死亡通知書。我是如此近距離地觸摸著這扇死亡之門。為了治病,為了活下去,我選擇了手術,選擇了術後痛苦的化療。
腫瘤病人的治療是極其痛苦的,這個治療過程就是活生生的人間地獄。我承受著來自心理、肉體上難以承受的折磨,為康復身體,與命運苦苦地抗爭著。我上有八十多歲的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需要我,我對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可我沒辦法面對自己,沒有勇氣活下去,我就像一列疾駛的列車,突然撞在隧道裡,粉碎如塵,面目全非。
化療期間,我住在腫瘤醫院化療內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無論你是權傾一時,也無論你是富甲一方,在這裡,權錢買不來生命,生命就如草上的晨露,瞬間就消失了,無聲無息。 今天看見的病友過幾天就陰陽兩相隔了。醫院的治療程序是治療——轉移復發——再治療——再復發直至死亡。我從沒有想過我會得癌症,也從沒有這麼零距離的飽看這人世間的痛苦,生死離別、難捨難分的感傷。我問醫生,問自己,我的生命歷程還有多長,我知道我必死無疑,我絕望,無助,痛苦吞噬著我脆弱的心。我開始失眠,手腳出汗,心慌,整日以淚洗面,泣不成聲。
有一天在醫院裡突然聽到一首歌,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其中有幾句歌詞是「我知道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過絕望……」我聽到後壓抑幾個月的悲傷如火山噴發。我哭自己苦難的命運,哭自己沒保護好身體,是對母親的不孝,哭自己沒盡到做母親的職責,是對兒子的不慈,哭自己拖累丈夫,使他憔悴不堪身心俱疲,是對丈夫的不仁。我不知道帶我飛過絕望的翅膀在哪裡,我無助,我彷徨,生不如死,死又不甘心。經過半年的漫長化療,我接受的所謂醫學上的治療結束了,大夫告訴我要勤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我知道我已納入腫瘤病人的「正常」治療軌道,不復發就能僥倖活著,如果復發了轉移了,那麼就是新一輪的化療,循環往復,直至死亡。正應了大夫的話——生命不息,化療不止,化療停止,生命休息。
為了活命,我每天天不亮 就出去練郭林氣功,每天練四個小時,酷熱的夏天,因化療脫光頭髮的頭,戴上假髮套,捂得汗順著臉往下流,白皙的臉被陽光灼曬得發紅,三伏天悶熱的空氣中衣服濕了粘在身上。看看公園裡只有自己像一頭拉磨的「驢」一圈一圈地走著,悲憤,委屈,絕望之情會突然從心底裡瀰漫開來,痛徹骨髓,淚雨滂沱。
2007年6月,與我志同道合的蓮友金居士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為人坦誠、善良、厚道。當她得知我的情況後,就鼓勵我、幫助我,給我拿來很多信佛、念佛拯救生命之類的書籍,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了凡四訓》和《生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太上感應篇》等。我雖然也喜歡哲學、宗教,但實屬涉獵,當知識學習,要說去信仰,去受持,那是不能接受的,甚至是排斥的,覺得那是無知,是迷信。可是看到書中的故事,我深受感動了,這時我由起初的不信佛到開始信佛了,但這時信佛的目的很功利,那就是為了活下去。
在金居士的指導、督促下,我開始讀《地藏經》(一天一部),由於我是性情中人,情緒波動大,她又讓我讀《金剛經》,並帶我放生、拜懺。老實說,這一階段我拚命地做功德,認為修福就能延壽。從心性上講,雖然也受持《金剛經》,可是有時還是看不破,放不下,煩惱不斷。轉眼夏去冬來,蕭煞的冬季開始了,聽著病友不斷逝去的噩耗,聽著一個又一個轉移復發的病例,伴隨著這個大雪紛飛的冬季,我的心冷到了極點, 重又滑落到人生的低谷。
2008年春節前,看到情緒低落的我,金居士說:「能見到果卿老師就好了。」可是到哪裡能見到他呢?我自認為福微命薄,今生沒有這個福分。從那天起,金居士在她的小佛堂裡,為了我對著佛菩薩像,天天禮佛,每天幾百拜,直拜到滿臉的汗水與淚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因摯誠的心,感來了機緣。我竟有緣認識了果卿老師的朋友海波居士,她決定在2008年正月初五那天帶我去見果卿老師。(海波居士是《現代因果實錄》中一篇文章的主角),當時 海波居士的孩子正生病,她沒時間顧及孩子就帶我去了。海波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很漂亮,蘭心慧質,溫柔質樸,(我感念她的善良,她的真誠,她是我生命中珍貴的朋友,我在此祝福她一生一世平安快樂。)
初見果卿老師就被他正直、善良、謙和、不貪錢物等高貴的修為品德而感動。他諄諄告誡我要「以戒為師」,給我剖析了怎樣受持五戒,怎樣受持《地藏經》,糾正了我在學佛過程中的許多錯誤知見,使我受益匪淺,當即發願從今天起開始吃全素,決不再造殺業。轉天晚上八點多鐘,果卿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想知道這個病是怎麼得的嗎?」「想,太想知道了,」我迫不及待地說。我想老師一定會講我前世或今生殺過什麼,造了什麼罪業,才受這樣的惡報、短命報。我的心緊張地砰砰亂跳。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師在電話中溫和地說:「你回憶一下,你在結婚以後是否有超越工作關係的異性朋友?」我聽後,在心裡大聲地說:「天啊,老師您可別冤枉我呀,我可是一個正經的良家女子,我只談過一次戀愛,並與之結婚成家的異性只有我現在的丈夫,我把純潔的情感都給了他,我根本就沒有過一夜情,甚至是婚外戀。這怎麼可能是我得病的原因呢?」見我沉默,老師嚴肅地說:「你的病是從邪淫上得的,如果你能深深懺悔,你的病就能好。」老師耐心地等著我,讓我一點點地回憶,我突然想起來,那是我旅行結婚回來後,單位要分房子,管房子的一位領導說讓我去一趟,談談分房子的事。我去了,我們談了一個小時,無非是工齡呀,學歷呀,怎麼加分的事。天黑了,我要回家時他突然抱住我,說他喜歡我,我們只是擁抱了一下,並沒有做越軌的事。老師聽完後說:「這是你得病的真正原因,雖然你們沒有實質性的問題發生,但是你心裡沒拒絕,之後,心裡常有邪念,有淫念。」《地藏經》上說: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放下電話,我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我曾千百次問蒼天,為什麼會是我?今天,果卿老師給了我一個定性的答案。
從那以後,我學佛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正信階段,由一開始的不信佛到為了活著而功利的信佛,到見到果卿老師,虔誠守戒地去持戒修行,這是我人生的重大轉變。我慶幸在迷茫、彷徨的時候,遇到了這位有道德有修為的善知識,特別是他的《現代因果實錄》、《漫談慈悲梁皇寶懺》更是對我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它改變了我的人生,改變了我對佛教的認知。這兩部書我仔細看了好幾遍,身體力行地按著書中的要求去做。首先我對自己所造做的諸惡業進行懺悔,從「殺、盜、淫、 妄、酒,貪、瞋、癡、慢、疑,孝、悌、禮、義、信」開始每天懺悔一項罪業,從孩提時代到現代,大小事一件件回憶,做錯的事一件件去懺悔,並養成了每天反思己過,痛心悔改的好習慣,然後按照《漫談慈悲梁皇寶懺》中的開示受持《地藏經》,守五戒,不食任何葷腥。現在的我是重生的我。我能直面這個血淋淋的現實, 能坦然接受不再怨天尤人,能平靜地面對生與死,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地獄中夢想天堂。
佛法是妙法,佛法是帶我飛過絕望的翅膀,我感謝佛菩薩,也感謝所有為 我勞心勞力的善知識。回憶是痛苦的,揭開癒合的傷疤更是慘痛的。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姐妹們,不論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都要清淨自己的心念,最好能斷葷腥吃素,最起碼也要做到不殺任何活的生命,不做非禮非法的事,這個世界真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因果不和你開任何玩笑。不屬於自己的不能得,如果觸碰到它,要及時懺悔,更不可胡思亂想而感招惡報上身。我是從人間地獄中走過來的,我知道它的苦,它的痛,如果你能從我的故事中有所感悟和收穫,那我就沒有白得這場病。我希望我是地獄中最後一位受報者,更希望地獄之門由我之後而關閉,請我的姐妹們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保持一顆純善無染的心,它,是帶你飛進天堂的翅膀。
後記:我得病至今已有兩年了,每次到醫院複查,檢查結果都正常。感謝佛力加持,能讓我走到今天。高興之餘,我也將學佛受益的心得與病友分享,有的病友聞即信受,茹素持戒懺悔,病情大有好轉。有的病友對此嗤之以鼻,痛失自救的良機,病情復發,回天乏術。我深信,腫瘤病人只要依法修行,生命中一定會出現奇跡的。但願天下所有苦難的病患,用佛法於絕地而自救,用真心、誠心、願心,重新播種我們的生命,我相信,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初學佛弟子:顧樺
提示:顧樺在發願吃素、懺悔幾個月後即上班工作,並每週都去腫瘤醫院為腫瘤病人現身說法,贈送《地藏經》和《現代因果實錄》,已令不少腫瘤患者轉危為安。 有些病人,常常只希望病好,卻不願改變生病之因。顧居士之所以病好得快,是她依教奉行的結果。一面依靠佛力加持——誦經、念佛;一面認真懺悔、改過、修 善。懺悔從孩提起每一件做過的錯事,並養成了日日反思改過的習慣。願天下所有患者都能效仿實踐,早日去除病苦,離苦得樂。
果卿
唵 嘛 呢 唄 咪 吽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