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實務與助念要領
-自度度人安詳往生之鑰-
第捌篇-助念功德利益
作者:連亮森
發表於:2012/12
敬禮具恩根本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人生最大的恐懼與悲苦,莫過於死亡!故助念是在一人最恐懼時給予適時協助,令其免於畏懼,甚至往生極樂世界,獲得永恆壽命。
助念本身即是甚深禪定修持,亦是六度齊修之菩薩道。
一、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之助念功德
(一)助念即六度齊修,為最殊勝之體用兼修法。更重要者,常參與助念,最易掌握往生淨土要訣,了知人生無常、一切皆幻;故一旦自己捨報之時,即會因平素累積的功德善行,於臨終之際,放下一切罣礙、執著,安住正念而往生成就。
1.法施:為他助念
2.持戒:以清淨身、口、意持咒度他
3.忍辱:無論家屬如何反對,仍然安忍為他助念
4.無上精進:助念時不生妄念,一心利他
5.禪定度:安住於法報化三身而修
6.無上智慧度:三輪體空如幻觀他往生阿彌陀佛之剎土
(二)任何一位亡者經諸位助念往生,他們必然會默默地護佑各位,讓各位都能事事如願,究竟圓成。
(三)你曾幫助過他往生的人,都會來幫助你、接引你往生。
(四)幫助一個人往生,何止是成就一位菩薩?他還會乘願再來,度無量的眾生往生;而這無量眾生往生後,又將再各度無量眾生。
(五)助念是為了大悲度生,而非為了成佛作祖,也正因如此,功德更廣大殊勝,長此利益眾生,積功累德,上焉者有自己的剎土,中焉者匯歸諸佛剎土,最低限度亦可淨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剎土。
(六)一個人壽命之長短,及其價值,並非以活了多少歲月來計算,而是以他利益眾生之廣度深度來衡量,就以各位助念團的菩薩而言,你們活一天就比一個普通人活一生的功德還大。
(七)為亡者助念實為覺照無常、激發精進心、長遠心及實修的最佳方法。
(八)為亡者助念勝於接引人們來皈依。原因是一般人皈依後退轉、怠惰、亂跑道場、不依正法盲目追求神通導致解脫無期者不少。
(九)助念不僅是救人一命,而是救他千千萬萬劫的生命。所以其功德之大是無法比擬的。
(十)助念雖然自己一時不能專心修,但是積了很多的資糧,所以他一旦開始修,說不定一下子就能証入;而閉關三年的人卻未必能証入。
(十一)是覺照無常最佳方法,因為經常看到人們的生死關頭,捨報的情景,每當助念時,就不得不思惟生命的無常與短暫。若能時常覺照無常,必能遠離五欲(財、色、名、食、睡)誘惑,此生必定成就。
(十二)當我們在度眼前的一位亡者時,又何妨將心光分化億萬同時去度化法界一切的有情。一念之大悲,就使更多、更廣的有情得度或深種成佛之因。
(十三)助念時若心胸僅及於亡者,那我們所度的也祇有亡者一人而已;若住心於虛空乃至法界,則同樣地持咒助念,度生的幅度卻無限的深廣。此時亡者所在的房間消失了,對面的壇城,化為無邊的華藏剎海,處於虛空之中。因此,在助念的當下,即是甚深的修持。
二、筆者實際助念體驗心得
助念是落實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之行為,『眾生有病我有病;眾生受苦我受苦』。未免眾生受苦,於眾生最惶恐無依時,前往救度。若能於助念時,不只助念眼前一位亡者,能發大心普度法界一切有情,則助念即是甚深心法修持!越念會越輕安自在,可培育吾人以下十三種心。
(一) 大悲心:菩提心須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基礎。若無基本的悲心,則不用談及菩提心。有時自己身心疲勞(上了一天班)或身體不適或正逢刮風下雨,但一有助念,想及亡者正愁苦無助,自當抱著「我不度眾生,誰度眾生。我不去助念,誰去助念」的心懷勉力趕赴。愈是勞苦自己,或風雨愈大,則自己的悲心愈是增強。如此一次次日積月累,自能培養廣大悲心,遍度六道有情之悲願。
(二) 平等心:由於我們助念對象是所有社會大眾,不論遠近親疏。助念久了,除了生起悲心,更能去除對人之分別心。陌生人我都肯大老遠去助念,更何況自己身旁之親朋更需關懷。即使有人對我不利,或如打我、罵我、辱我者,若其將來需我助念,亦應一視同仁,沒有分別。故對眼前自己不喜歡之人皆應放下分別、愛惡、取捨。
(三) 能捨心:一有助念,為了即刻救度亡者,皆應立即捨下自己手邊事務。且在念佛、持咒當下,若察覺自己有煩惱亦應立時放下,以救度亡者為第一要務,如此久久自能培養隨時放下的工夫。
(四) 出離心:時時接觸亡者除了容易體會無常外,為救度眾多亡者,時時心繫助念,則應使自己不被工作牽絆,不被世俗紛爭染著,保持出離心與清淨心從事助念。
(五) 覺照力:助念時為全心利益亡者,當妄念起時,很快就可以察覺,不易一直流轉,自能加強覺照力。反而在自家修甚或閉關時,因為沒有「使命感」驅使,好像打妄想也不會怎樣,妄念容易繼續流轉。
(六) 觀想力:為確實救度亡者,觀想必須清晰,久之觀想力自能加強。並有信心一觀彌陀即現前。
(七) 大信心:為確實救度亡者,除觀想外,亦不斷祈請佛菩薩加持。可感加持力隨自己悲心不斷加強,對佛菩薩之信心亦隨之增長。且隨助念次數之增加,及所顯之瑞相(如亡者身軀保持柔軟、面現紅潤與微笑或蠟燭燒出燈花舍利等),對修持更具信心。
(八) 安住體性:為真實利益亡者,對周遭事物置之不理,對外境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正是修「假觀」。助念時不敢打妄想,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想念,正是修「空觀」。一心祈求彌陀現前接引,一心不亂地念佛,覺照妄念之起而不流轉(不著有念),因大悲不住於空(不著無念),如此內心不住空有,對外不染六塵,於相離相,於空離空,正是修「中觀」。可知助念正是修「一心三觀」,即是「心地法門」。其他如「六祖壇經」所講「一行三昧」、「一念三昧」等亦能在助念時體會。
(九) 六度萬行:六波羅蜜與戒定慧齊修。例如在助念時偶而遇到家屬不信佛或對密法有偏見,當對自己有不敬之行為時(例如筆者曾面臨家屬嫌我們礙事,中途拿走座椅),仍須忍辱、安忍為亡者助念,不能負氣離開。畢竟亡者正處於亟需救度之處境,亡者才是主角。如此可培養自己「利他無我」之胸懷。
(十) 接引眾生:在佛菩薩之加持下,即令未接觸佛法之人均能感莊嚴、殊勝,將太平間化為淨土。使亡者家屬體會佛法之殊勝與慈悲,更是接引其進入佛門之因緣。
(十一)廣結善緣:助念是接引亡者往生淨土,則極樂世界中已有許多菩提伴侶,將來亦會來接引我們。而助念之同時亦慰問亡者家屬,行「無畏施」。將「喪事」變為「佛事」,「喪氣」化為「瑞氣」,令家屬安樂。
(十二)心想事成:只要發大菩提心、精進修持,自然護法擁護,世間法如意。所以只要真發心助念,護法自然護持您事業順利,得有閒暇圓滿助念事業。如此良性循環,與佛愈近。反之,若遇世法不順,又處處為己,不行利他事業,則恐惡性循環,離佛愈遠。
(十三)身心輕安:真正發心助念,即是在修心法,培訓安住體性,久之自感身心輕安,於動中亦能常保安祥自在與歡喜,處處是道場,處處是淨土。
三、結語
只問自己是否真發悲心助念,不必問是否有功德,也不要為了面子(大家都去,不去不好意思)去捧場,更不要因比誰念的多而助念。只見眾生待度,我們就去拔苦予樂。
助念既是心地法門,即是體性法。因「體用不二」,故助念即修一切法,不必心存「我要精進修法,無暇助念」。普願大眾均能積極助念,共行「度生大業」。
四、筆者發願文
(一)願盡形壽、盡未來際,永遠參與助念。願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不待請求,我皆能分身無量,普現其前,而救度並接引往生極樂世界;若不爾者,我誓不取正覺。
(二)普願閱讀此系列文章中任一篇者,皆能世間法及出世法吉祥如意,身體健康,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三)願以自己修行之功德,普皆迴向一切有情,同登極樂!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