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因果實錄三》44 執著的母愛
轉貼自: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page=2&&id=2436&cid=25
作者:果卿及果宏
許多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深刻體會到生、老、病、死等種種的苦難,渴望從苦難中得到解脫,希望早日離苦得樂,也因此很多人走上了學佛之路。所以那些考驗、磨練我們的人(包括家親眷屬)實際上都是真正成就我們的大善知識,應該以感恩的心,真誠地對待他們。
佛弟子肖紅有一位善良的母親,對她特別精心呵護,生怕她有什麼閃失(但因殺業的牽引,母親至今仍在信佛與不信佛之間徘徊)。但當這種關愛過了頭,就會成為 「甜蜜的煩惱」。母親總渴望肖紅像小鳥依人般地在她身邊,雖然她們母女倆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只要女兒晚些回家,肖紅的手機鈴聲就會接二連三地響起,電話中傳來要她早點回家的叮囑聲。平時肖紅上班時,母親也常會打電話關心一下。甚至在家看書時,母親還要問一聲:「現在看什麼書?」穿衣吃飯更是細緻入微。女兒知道母親對她很好,也發自內心地真想孝順媽媽,但是今年32歲的肖紅對母親這種過於執著的愛,感覺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一天晚上,肖紅和幾位佛友聚會,因預計要稍晚些回家,事先已經告知了母親。可是母親還是不放心,接二連三地打電話問:「怎麼這麼晚還不回家,你們到底是什麼聚會?和什麼樣的朋友在一起……」女兒只好忍著性子耐心地回答,未等聚會結束就提前回了家,但是母親還是不高興,繼續斥問電話裡同樣的問題。肖紅唯有忍耐、忍耐、再忍耐,這樣才將母親激動的情緒平復下來。
肖紅十分不解:「為什麼我母親對我會這樣看護?」看著疑惑不解的肖紅,我平靜的告訴她,緣起緣滅,一切皆是因果,這深深的令人倍感沉重的母愛之情,源自於古印度時期:
在古印度的南方有一國家,住著一位高貴的王子。這天王子像往常一樣,騎著一匹白馬,手中拿著一個金色鳥籠,裡面關著一隻他最喜愛的美麗小鳥。小鳥的吃住條件非常好,每天總有最好的食物和水果,還有最鮮艷的花裝飾著鳥籠。可是小鳥卻時時刻刻惦記著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地飛翔。但主人的寵愛決定了它的命運—— 終生被關在籠子裡。古代的小鳥,就是今生肖紅的媽媽,肖紅就是那位古印度王子。所以她會有今生的果報,被母親呵護、關愛,但30多歲了卻還不得自由。而那匹白馬就是肖紅現在的父親。據肖紅說,父親從小就心甘情願地經常讓她騎在身上和脖子上,還覺得這是他的快樂和幸福。肖紅在得知這一切後,對母親的溺愛能真正地理解了。
現在肖紅終於明白:真正的孝養父母,除了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隨順他們(不違反因果原則的情況下),還要用佛法的道理慢慢引導他們,使父母能真正地明白因果道理,正信佛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走上一條解脫之路——學佛,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提示:北宋歐陽修有詩一首,名《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為什麼籠中鳥叫的不如林中好聽呢?因為鳥失去了自由,它的叫聲是在悲鳴,而非歡樂。如是因如是果,過去生的小鳥今生不僅做了女人,生下的女兒竟然就是對自己百倍寵愛呵護的小鳥的主人,母親愛女兒,天經地義,而女兒三十幾的人了,被媽媽「愛」得沒有一點兒自由。貪愛是生死根本。當初,「王子」出於一己貪愛,不顧「小鳥」意願,只是強行將其佔有、 控制。今生,「小鳥」又以貪愛,佔有、控制之心面對「王子」。佛在《四十二章經》中說:「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圓覺經》 說:「當知輪迴,愛為根本。」可見眾生,生生世世彼此牽纏,無有休期,正緣於此。修行如履薄冰,要時刻嚴守戒律,遠離貪愛和執著,才能解脫。
果卿
唵 嘛 呢 唄 咪 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