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七、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七、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金剛經》一開始,有這麼一段佛陀日常生活的記錄:「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一段日常生活,應該是佛陀每天的生活程序,也許在每次說法前都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別的經中都没有記載,單單在《金剛經》中記了這麼一段?歷來許多大德,對這段經文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現在,我們就先從持戒修福的觀點來研究這段經文。
持戒,簡而言之,就是過有規律、不害眾生的生活。「爾時,世尊食時」,可以看出佛陀有一定的吃飯時間。想想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連家庭主婦,常常中午、晚上,甚至於早餐都有應酬,那裡有個一定的時間用餐!再看佛陀每天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這是佛陀的戒律。去乞食要穿上整齊、有禮貎的衣服,要有威儀。六、七十歲的人了,身邊有這麼多的弟子,他還是每天親自拿著笨重的大飯碗去乞食。而且他入舍衛大城乞食,是依家而乞,並没有挑選,到皇宮乞食如此,到貧窮人家乞食也是如此。像這樣以身作則,不但示範持戒,也示範修福,而這種表率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各位,乞食是為了讓人有布施的機會。因為供養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是種福田,是可以得福報、善果的。讓人有得福報的機會,這個舉動,本身即是修福。所以佛制乞食,是使出家人有持戒修福的機會,意義極為深遠。
不分貧富,依家乞食,是培養平等心,没有分別心。所以,遵守這個戒律,不但是持戒,並能攝慧。再看經文「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都是有條不紊、安詳莊嚴的。吃完飯,收了衣鉢,洗了足,馬上就敷座而坐。想想我們自己,吃飯時,常常是這個菜好,那個菜不好;不但吃完飯後很少能靜得下來,連在吃飯的時候,也是一邊吃,一邊看電視、看報紙、轉念頭、談生意,或者生氣發火,何嘗有一刻真正靜下來?入定就更不必談了。
所以,這一段佛陀日常生活的敍述,實在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如果能常常拿佛陀以身作則的生活作榜樣,才不辜負佛陀的一片苦心,才可說是報佛恩。
般若妙慧在日常生活中
經首這段描述,除上述含義之外,也給我們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示。這個啟示就是你所讀的這部般若妙慧,是脫離不了日常生活,是不應該和日常生活分開的,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體會和實踐般若的道理,這才可以說是真正向佛學習的佛弟子。所以說這段經文非常重要。
可是上述淺顯的解釋,雖然對我們這些博地凡夫,可以起模仿學習的作用,但用來說明結經的大德,是因為瞭解須菩提在佛陀的日常生活行動中,突然有了新的發現,所以起而讚歎:「希有,世尊!」則似乎顯得不夠。為什麼我這樣講呢?因為這位偉大的老師──佛陀,三十多年來,在他的行住坐臥中,時時以身作則,須菩提應該早就熟悉了。持戒修福也早已是這些大比丘的日常功課,應該不會引起須菩提「希有,世尊!」的讚歎。因此,我們得用較深的看法來研究這段經文。其實這段經文,不僅記錄所以有這一次金剛般若說法的直接因緣,也顯示了金剛般若的基本教義。各位如果發心讀誦或研究《金剛經》,我勸各位要好好地把握這段經文,不要認為它不重要而忽略過去。
若要用較深的道理來說明這段經文的涵義,並不容易。現在我就直截了當的解說一下:須菩提那天是忽然領悟佛陀的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乃至敷座而坐,原來是在示範般若的最深智慧。他並不用語言,可是卻教導了他的弟子們「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的般若妙理。正因須菩提領悟了這點,所以他急乎乎地站起來,讚歎佛陀說:「希有!世尊!如來善謢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什麼是「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我的這個問題,講到這裡可以說已經解答了,但也可能給若干朋友帶來新的問題,例如什麼是「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這三句話好像太專門了些,如果要詳細解釋,就應該從什麼叫做「相」講起,但這樣講就等於研究《金剛經》的正文,因此這個「相」留待將來研究《金剛經》正文時再討論,現在先針對這個問題,做一簡單的說明。
須菩提所領悟到的是,佛在日常生活中,竟完全没有取佛相:也没有取法相,因為佛在乞食的行動中,並没有用文字來演說教義:也没有取非法相,雖然是一言不說,可是處處都在教導弟子。各位想想看,佛若取了佛相,他就不會和弟子一樣,每天著衣持鉢,進城乞食。不要說取佛相,他只要稍稍取一些師父或上師相,以他這麼大的年紀,早就可以坐在精舍裡,由給孤獨長者供養他,或者由弟子乞食來侍候他,他又何必每天托著笨重的鉢,赤著腳來回走這麼遠的路,乞食回來,再和弟子一同吃飯呢!再進一步講,佛若取了佛相,以佛的神通,根本就用不著和凡夫一樣每天吃飯,他是佛而不取佛相,這就叫「不著相」。不著相是《金剛經》講的重要道理。
再看,佛陀在日常生活中,如此自然的過著出家生活,並没有說一個字、講一句話,而且是自然流露,並非故意這麼做,這就叫「不著法相」。他的弟子及後來的世人以他為榜樣,都是被他的身教所感,得益於他不取法相,而將法傳授給眾生,這就叫做「不著非法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佛陀實在已徹底的表顯了般若離相的妙慧。「不著相,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是何等的親切動人,無怪乎須菩提一旦領悟,立即讚歎:「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了!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