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研究》二四、再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轉貼自:http://ebooks.dila.edu.tw/books/n/ToWisdom_SJZ01
二四、再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根源,簡單的講,即是我相。因為有了「我」,有了一個「我」的觀念,這是我的,我認為這是對的,那是錯的;我喜歡,我討厭等,就有了我相。有了我,而後就有你,有他,有大眾,有一切的一切,有空間,有時間,有世界,有生死,也就是說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這四相的根源是我相。今天我們再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將以我相為主題。各位只要掌握住我相,其他三相自會自動追隨。
我相和我見
在《金剛經》裡面,佛陀除了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個名詞外,還用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用最簡單的解釋,凡見諸形相的叫做相,譬如臉孔漲得通紅,大聲和人爭辯,是我相;在爭辯的背後就有一個我見(見解或者是意見的見)。正因為有了這個我見,才會和人爭辯,才會出現臉紅大聲的我相。「相」可以見(看見的見,包括其他的感覺,如聽見),但「見」(見解的見)的本體卻不能看見,所以「見」比「相」更深一層。
「相」並不一定必須先有「見」。譬如,我這個身體──五官四肢,也就是我相,嬰兒呱呱地叫,是人一出生就有的相;皮膚破了,血會向外流,這也是相。這些都可以說是自然現象,並不需要先有我見。所以,「見」固然比「相」深,可是「相」的範圍比「見」廣,而且有許多的我相並不重要,實在不需要破除。譬如說,飢來吃飯,倦來眠,一個開悟的人也有這些「相」。可是,「強詞奪理,拔刀相鬥」就不是應該保留的「相」,我們應該明白它背後的「見」。
因此,修行從「見」上著手,要遠比在「相」上做功夫為重要,心淨則國土淨,如果貪瞋癡慢疑等我見能夠逐漸減輕消除,則沉淪六道造業受苦的我相,也自然會淡薄泯滅。
上次在紐約大覺寺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淺談」之後,有一位朋友對我說:「您說生氣、怨人、責備人、即是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正好說到我的毛病,謝謝您給我指點,以後我見了人一定盡量恭維、稱讚。」各位,你們聽了,覺得怎麼樣呢?當然讚歎稱譽往往是有動機、有目的的,尤其是恭維。所以,還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是什麼人在稱讚呀?是我,這是我相;恭維誰呀?恭維某某人,這是人相;因為這種種貪瞋癡的理由而恭維,這是眾生相;繼續的恭維是壽者相,所以一樣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不僅如此,如果你說我既不責備人,也不恭維人,我心中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那就對了嗎?還是不對!是誰心中空空洞洞呀?這還是著了我相。甚至於發願要往生西方,想成佛作祖,都是著了我相。在《圓覺經》中,佛對大菩薩們說:「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我相的難除如是,各位,讓我們慢慢的研究下去。
《金剛經》中「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
《金剛經》裡有幾句經文,大家都熟悉,現在我們一起來唸一唸:「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各位,上次我們講一個人生氣、怨人、責備人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相,這很明顯的都是心中取了「相」。佛說:「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這一段我想大家沒有疑問。
責備人是不好,要讚美人,這是一種教法,也可以說是佛法中的修行辦法,所以是法相。這第二種人,他心中不怨人、不責備人而是讚美人,這是他取了法相。現在佛說:「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換句話說,法相也不應該取。可是佛法即是法相,誦經拜佛、懺悔求福、行十善道、布施持戒,甚至於發願往生西方,念阿彌陀佛,都是法相。現在佛說,若取法相,也著我、人、眾生、壽者,這就比較難以理解,必須細心研究。
第三段「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這就更難懂了。首先,什麼叫非法相?歸納起來,有兩種人,佛說是取了非法相。
第一種人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滿腦子的貪瞋癡慢疑,認為一切法(包括法律)都不能束縛他,所謂無法無天,這種人是取了非法相。
第二種人是誤解佛法的「空」,以為什麼都是空無所有,既沒因果,也無所謂善惡,不是消極沉寂,就是變成任性亂為,造惡多端,這種人也取了非法相。這比取法相更難破除,所以佛說:「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是什麼人在取非法相呀?是我。
所以,佛在《金剛經》接下去說:「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如筏喻者划船的四個階段
佛接著又說:「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各位,佛在《金剛經》中說了兩句經文,對我們一般人講,實在非常重要,各位唸《金剛經》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注意是那兩句呢?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
「如筏喻者」,意思是拿筏來做譬喻,筏是竹木所編造的渡河工具,等於是船。這個譬喻是說,一個人如果在河的此岸,想要到彼岸,應該怎麼辦?佛陀是常在印度的恆河邊上說法。恆河很寬,很多地方是看不到彼岸的,上面沒有橋,那個時代也沒有直昇機這一類的航空工具,也沒有大汽輪或渡輪。唯一的渡河工具就是竹木編成的小船。經文中用筏,筏通常是指一個人划的竹排或木排,多少含有渡河必須靠自己的深意。
「如筏喻者」是個相當複雜的譬喻,我們可以將划船渡河分為四個階段來看:
第一個階段是人尚在此岸,尚未上船,連船都還沒有上,自然談不到能到彼岸。世界上萬萬千千的人都是尚未上船的,能上船的實在是極少數。前面我們講的第一類人(若心取相)及第三類裡的第一種人(心取非法相、不信因果、不分善惡的),都還在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已經上了船,拿到槳,在學著怎樣划船,不但希望船能向前進,還希望它不要兜圈子。這個階段主要的是在學划船的方法,努力地,一直線地向前划去。彼岸雖仍渺茫,只是一個概念,但是至少已不在此岸,已經向河的中心划去,此時的心仍取相,特別是強烈的法相、我相仍堅。各位,我們極大部分的同道,可以說都在這個階段。
第三階段是彼岸在望,划船的方法(法相)已很純熟,不必著意(我相漸斷)用功,只要一直線地向彼岸划去,自然能到達彼岸。
第四階段是船靠彼岸,你得將槳放下,一切划船的本領都已無用,連船也得放棄,趕緊跳上岸去,這個時候渡河划船,恍如一夢。
在《金剛經》裡,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就是說:我應為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努力。這一切眾生是不分怨親憎愛,不分國族老幼的,這就是佛陀在《金剛經》裡教我們的划船方法。佛又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這就是佛陀在《金剛經》裡教我們掌舵的方法,要逐漸的訓練不取相,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布施相,使船能一直線的向對岸划去。最後佛說:「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叫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要三心兩意,也不要怕住相取相,只要照佛所教的划船撐舵的方法,努力一直線的划去,我相、人相、眾生相自然會逐漸淡薄,這就叫做「如所教住」。在《金剛經》中,佛又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這時候眾生都無,哪裡還有我?這就是所謂的彼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一空,此岸即是彼岸。
張澄基教授常講的一個故事
我的正文實在講到這裡為止,不過還有幾分鐘可講,我為各位說一個故事。這是從前我的老師張澄基教授常喜歡講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師父,他有三個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老師父的身後,正在侍候師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則在門外爭辯。忽然二徒弟氣沖沖地跑進來,對師父說:「某本經典裡面,佛陀講的這個道理,我認為應該這樣解釋,可是他(大徒弟)不以為然,和我爭辯,師父您看我的解釋對不對?」師父聽了說:「你的解釋不錯。」二徒弟歡歡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會兒,大徒弟跑進來說:「師父阿!他只是依文解義,沒有明白佛陀所講的真實義,我想解釋給他聽,可是他卻和我強辯,現在他說師父也說他的解釋是對的。」老師父聽了大徒弟的解釋後,說:「你的解釋不錯。」
這一來,小徒弟方面可有問題了。「師父,如果大師兄是對的話,那麼二師兄就是錯了;如果二師兄是對的,大師兄的解釋就應該不對。怎麼可以二師兄是對的,大師兄也是對的呢?」老師父回過頭去看看小徒弟說:「你也對。」
各位,為什麼三個徒弟都認為自己是對,而別人都是錯的?可是這位老師父卻說他們都是對的?這個問題我留給各位自己去參了,謝謝各位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