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鬆鬆就可獲得無量無邊福德的方法
.
佛教中不同的法門都可讓修持者獲得福德,而如果想具有無量無邊福德,只需修好“隨喜讚歎”即可。
修持隨喜讚歎的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並無二致,隨喜讚歎他人做的善事,如同念佛、誦經、拜懺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方式。
普賢菩薩有十大行願,“隨喜功德”便是其中之一。隨,隨順、不違背;喜,歡喜。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小,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讚歎稱揚。
.
佛經云:“如是過去未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又於現在初行菩薩發菩提心所有功德,過百大劫行菩薩行有大功德獲無生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如是一切功德之蘊,皆悉至心隨喜讚歎。過去未來一切菩薩,所有功德隨喜讚歎亦復如是。”
隨喜讚歎是最便捷的積累自身功德的法門,只要能夠見到他人好而高興,令他人和自己都歡喜,功德就很大了。
.
在日常生活中,見到身邊的人好事連連,我們應該隨喜他歷劫種下的善因;見到他人事業有成,我們應該隨喜他努力工作;見到同修道業有成,我們應該隨喜他精進學佛;見到莊嚴無比的寺院,更應該隨喜一切為建設寺院做出貢獻的眾生。
可見,這個隨喜“法門”修起來是多麼容易。
.
《金光明經》中是這樣說隨喜功德:布施、放生乃至供養如來所獲得的果報雖大,但福德有用盡的時候,只有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福報,才是真正無窮無盡的福報,是沒有極限的。
祈竹仁波切曾經開示:
如果隨喜的對象境界比自己高,你可以在隨喜時得他這善行之一半功德;
如果二者境界一樣,隨喜者可得同等功德;
如果隨喜者境界比作善者更高,則甚至可得他所作的這項善行之一倍功德。
.
為何佛陀告誡世人要廣修隨喜功德?這和佛教提倡的“滅”毒有關。
眾生是否歡喜,是建立在人我的分別之上的,因此才有了喜與嗔。見到他人比自己過的好,就心生嫉妒、嗔恨。輕者背後說風涼話,重者虛構事實加以誹謗、詆毀。
.
《菩薩本生經》中記載:佛陀於過去生與阿彌陀佛是同學,世尊名為首達,阿彌陀佛名叫維先。
首達年高,卻不如年少的維先辯才無礙。首達因此心生嫉妒,而對弟子說:“維先年幼慧淺,不可依崇”。維先得知此事,默然離去。首達雖然又重獲大眾的尊崇,但是因為不能降伏自心嗔恨、嫉妒煩惱,以致無法隨喜他人的善法功德,而毀謗賢者,最終得了惡果。
.
因此,《普賢行願品》中說:“所有世間一毫之善,我皆隨喜”。這就是教導我們,即使是面對任何眾生所行的一絲一毫善,都要以平等、無瞋嫉的心,真誠的隨喜。這樣才能滅了我們內心的毒,讓我們能夠在成佛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按照世間法來說,隨喜讚歎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誇獎他人,而懂得誇別人是一種智慧。
.
隨喜讚歎並不是讓我們去“拍馬屁”而是對於真正做的好的人,就要去讚揚,這樣可為自己累積越來越多的善緣,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通達。
修習隨喜功德,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完成,並且修持的方法也極為簡單,但是達到的效果,卻一點也不比修持其他法門的效果差,不得不說,修持隨喜的確是殊勝無比。
這樣修忍辱就容易解脫、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