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聖記》(二十四)旃檀佛像利人天

3
點擊 1415
發表於 2018-07-18 19:34:16

《五台山朝聖記》(二十四)旃檀佛像利人天

轉貼自:https://neiyuan.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

(二十四)旃檀佛像利人天

今天的太陽好特別,竟露面關照朝山客了!感覺頭頂上有一股熱氣盤旋,身心卻不煩燥。托眾人之福,我們受到此山護法神溫柔地接待。

好天氣助遊興,果相法師一邊看旅遊簡章,一邊說明,說著說著,我們通過天王殿的山門,來到旃檀殿。

這是黛螺頂第一座殿。

旃檀殿的建築別具一格,是一座六角台基,上面有六角重簷攢著尖頂。此殿的佛像與一般供奉趺坐的佛像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很特別地,站在佛檀之上。因站佛故,本來名為站檀殿。之後,鑒於殿堂都是用旃檀木(檀香木)雕刻,因此正名為旃檀殿。

我趨近恭視佛像,佛臉表情及衣紋線條柔和,十分莊嚴,確是古人妙心塑造。這一尊像沒有被文化大革命破壞,真是慶幸啊!

旃檀佛像是佛教造像史上的“第一尊”佛像。

《增一阿含經》和《報恩經》記載:釋尊成道後,上升忉利天為母親說法,數月未回。

在人間的優填王思念釋尊,於是請目犍連尊者主其事,找來造像師,選用旃檀木雕刻釋尊塑像。

然而,原始佛教時代有“佛身不量”的禁忌,當時佛弟子為了讓釋尊影像永留人間,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請釋尊站在河邊,由畫師描繪水中倒影的影像。畫師竟把水中的波紋也一起入畫了。所以,造像師依據的,就是水中倒影的像,——釋尊穿著無領通肩式的袈裟,袈裟被水浸濕了一樣,緊貼在身上,其衣紋在胸前呈“U”形。右手上舉結「施無畏印」(表救濟眾生的大願),左手下垂結「與願印」(滿足眾生的願望)。

由於此像按照水中的影像塑造,佛身的衣紋在正面呈波谷狀分布。因此,旃檀佛立像又稱為“照佛”,身上穿著“水紋衣”為其特色。

釋尊降回人間時,優填王率領眾臣民恭迎。真佛與塑像會面那一刻,旃檀佛像立即升空禮謁釋尊。於是,釋尊為塑像摩頂授記說:我滅度千年後,你可前往震旦(中國),廣利人天。

後來,凡是站姿的釋迦牟尼佛像,不論用什麼材質塑造,統一稱為旃檀佛像。

再往前,我們來到五方文殊殿,這是黛螺頂的主殿。

殿內供奉五座台頂上的文殊法相,今集中一堂,吸引十方人士來此朝聖。

期待很久的古佛法相一定讓人嘆為觀止吧。我懷著思慕的心情踏入殿堂,竟是大失所望!

難道乾隆帝朝拜的就是這五尊文殊菩薩像?我仰頭觀賞,心裡頭直打悶鼓。

也許…,乾隆帝當初朝拜的菩薩像,已經在文化大革命被紅衛兵破壞了,所以這五尊不是古佛像?!眼前尊像,論法相,不夠莊嚴細膩;佛身黃金色,一身光滑亮麗,根本不見古佛陳滄的跡象。我很現實地將目光收回,隨著人潮移動、頂禮。

果相法師認真尋最佳角度拍下佛像,裡面擠太多人,空氣很不好,我走到殿外透氣。

在殿外站一會兒,靜默沉思。觀照自己剛才的起心動念。唉!是我太著相了!

之前,以為五台山的佛像有千年古色,法相一定絕美,佛像必然莊嚴。

其實,佛像莊嚴否,淨字為要。若心取相,便不清淨了!

一般欣賞佛像,都是從表面上來看,嚴飾是否華麗,佛菩薩的穿載是否細緻,包括花鬘、瓔珞等,皆能布列奇飾,引人入勝。除此之外,還有一層內心的莊嚴,被忽視久矣。——那就是佛像應具攝受力,能使人的心性安住、安定。即便佛像簡樸,不著華服;亦是內在莊嚴所表現出來的形象,能令人肅然恭敬。

《金剛經》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佛土」。

那麼,“莊嚴佛像者,即非莊嚴佛像”,亦當如是。

畫佛,不必在表象上著眼(描繪),應以「空」的智慧清淨此心,落筆於當下,才能莊嚴佛像。

莊嚴佛像以利人天,是畫佛者的修心大業欸!

(梵重寫於2018.3.13)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2 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