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 智慧與福報 (四) 來去自在

0
點擊 1080
發表於 2018-08-23 11:27:31

《禪的世界》- 智慧與福報 (四) 來去自在

轉貼自:聖嚴法師 – 法鼓全集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智慧與福報

(四) 來去自在

外在環境中的自我,也是時刻在改變的。譬如:昨天你看到一位女孩,覺得她長得實在難看,今天和她深談之後,發現她的心地善良,個性溫柔,雖然外貌稍微差一點,但是心地很美,當你有這種思想的時候,對這位女孩的觀感,馬上就改變過來。所以,自我觀念的改變,便會影響你對外在價值的判斷;也可以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會因了你的自我而改變。如果內心能夠平靜,自然也能比較看得清外在的環境,遇到事情就不會那般地執著。

若能放下自我,便是得大自在,便能來去自如。這都是內心的境界。也就是說,若要我來,來了很好;若要我去,去也不錯,這叫來去自在。並不是說:你要到那裡,就去了那裡;你要來這兒,就來了這兒。曾有一位禪師,身體雖然被關在牢裡,心裡卻相當自在,旁人問他:「您在牢裡做些什麼呀?」他回答說:「我在遍遊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禪師不但在牢裡身心自由,放出牢去當然也會覺得很好,這叫來去自如。能有這樣的工夫,便是智慧的表現。這種智慧,就是不要把原來不是我而妄想當成我。一個人如果能把自我放得下,不僅是智慧,也有大福報。智慧不見逆境,福報不遇困擾。

愛和恨,看來相反,實是一體的兩面,好像手掌和手背,當你看到手掌的時候,你看不到手背,事實上手掌和手背是連在一起的。愛和恨本是一體,貪和瞋也是同性。佛經中以慈悲代替清淨的愛,慈悲是無條件地付出,一般人的愛則是親疏不等的關懷。慈悲是純客觀的愛,愛是出於自我的慈悲。

以前我在大覺寺的時候,有一些美國青年來跟我學打坐,他們多半是大學生或大學教授,有幾次我們發動大家到莊嚴寺去開荒,大夥兒做完工作以後,我對他們說:「真不好意思,讓大家辛苦了。」他們說:「這是我們歡喜做的事,所以很快樂!」這種喜做義工的觀念、風氣很好,不過歡喜本身和布施供養是不太一樣的,歡喜是為了自我,布施供養是為了大眾。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2 1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