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 理性與感性 (五) 理性與感性的衝突
轉貼自:聖嚴法師–法鼓全集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理性與感性
五、理性與感性的衝突
理智與情感、良知與人欲、公益與私利,會有衝突。
理智和感情在同一人的身上可能在同時,為了同一件事而發生,當此兩者有所衝突時,應該如何處理?
請問諸位,假如你是位醫師,正好你的獨生子得了重病,這時如何是好?我在日本時,有一位朋友,是有名的兒科醫師,當他的兒子患重病時,他不敢診斷他兒子的病,反而交由其他的醫師治療。我問他什麼原因,他說:「正因為他是我的兒子,所以不敢親自替他醫病,若用了重藥,擔心兒子會受不了;若用普通藥,又恐兒子的病治不好,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之下,只好請別人來醫治了。」
如果你有一位美麗又大方的嫂嫂,她不愛你的兄長,偏偏戀慕你,又時常伺機親近你,此時的你,如何自處?在理智上,她是嫂嫂,絕對拒絕;在感情上,你必然非常地痛苦,是不是?
你是女孩或男孩,如你正在尋找結婚的對象,可能你的福氣很大,同時擁有二、三位以上的對象,個個不但美麗俊俏,而且人品不錯、很有才華,這時的你怎麼辦?究竟娶誰或嫁誰?
有婦之夫或有夫之婦,夫妻倆感情本來很融洽,突然闖入一個第三者,怎麼辦?
以上所舉的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都可能發生。
公益與私利、良知與人欲,也時常產生衝突。人欲就是私欲,也就是五欲。五欲有兩類:1.財、色、名、食、睡;2.色、聲、香、味、觸。由於身體的需求,心理的飢渴,就會不斷地追求。可是一個有品格、有教養的人,當發生這些問題時,自己跟自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不知是順著欲望的好,還是克制欲望的好。
佛法是教大家離欲的,因此時常被誤認為:人如果沒有欲望的話,豈不會變成意志消沈,更沒有鬥志,也就沒有了前途?事實上,佛教所說的離欲,是教導我們放棄過分的追求和佔有,是少欲知足,並不是教導我們放棄志願,連佛也不要成了。合情合理的欲還是需要的,求道成道的欲,更有必要。所以要配合良知的欲,人生才有前程。例如:我們需要錢,但錢必取之有道;要名,而名也要來得合理。曾經有人問我:「聖嚴法師,您要不要名利?需不需要錢財?」你們猜猜看,我要不要?我當然要,但我不會專門為名利權勢而苦苦鑽營,如果名是自來,所謂實至名歸,就不是壞事,利是自利利他,是佛學名詞,也是菩薩道的修行方法,為什麼不好呢?我需要錢財,但錢財並不專門拿來供我吃、我喝、我穿、我享受,而是應用來建設「人間淨土」。如果,僅僅為了私利、私欲而營求,就會跟理智起衝突。因此,我們若想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理性與感性要調和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