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 理性與感性 (九) 大慈大悲是感性的超越
轉貼自:聖嚴法師–法鼓全集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理性與感性
九、大慈大悲是感性的超越
慈悲有三個層次:
(一)生緣慈
對眾生慈悲,有其特定的對象,也就是有親疏、厚薄、遠近、緩急之分。一切的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是一律平等的。但在第一個層次裡的人,如果是採取這種觀點,一定會出問題。
當你父母生病,家中的貓或狗也同時染上重病,都在瀕臨死亡的邊緣。請問,在這種情況之下,何者應先送醫?如果基於等慈一切眾生的理念,應該將父母及貓狗同時送醫治療。萬一人手不足,人的醫院有別於動物醫院,究竟先送父母還是先送貓狗?如果真有這麼個難題的話,就很顛倒了,應該有親疏、厚薄之分。
當你父母病危,同時兒女也得急病,他們各自生了不同的重病,須進不同的醫院就醫,此時,何者較重要?何者優先送院?父母?兒女?中國人講倫理、孝道,當然先送父母入院治療。因為兒女死了,還可以再生,縱然生不出來,可以領養子女;父母僅此一對,死了再也沒有了。西方人的觀念可不同,他們認為兒女的前程光明遠大,父母已是日暮西山遲早總要死的,所以先送兒女就醫。這不能說明何者對、何者錯,卻可說明生緣慈的層次。
(二)法緣慈
不管對象是誰,一律平等對待。只要眾生有需要,正巧我有這份力量,便不考慮對象是誰,就給他所需要的。例如:父母現在需要我的經濟幫助,我馬上傾囊而助之;若有不認識的人需我幫助,也是毫無保留地給予。在這層次,尚有給的對象、所給的東西,也有布施及付出的心願。一般人如果這麼做,家庭可能會破碎,倫理也許瓦解。菩薩的精神,卻是平等的布施。
(三)無緣慈
也就是「大慈大悲」。意思是說,在任何時、地,對於任何人,有任何需求,便能恰到好處、恰如其分、適時而給。布施的行為做過以後,心中不留一絲痕跡,如鳥在空中飛過,無跡可尋。救人以後,心裡了然曾經救人,但是對於救人這件事當作沒有發生。救人是因為這個被救的人,有他的善因緣促使他被拯救,跟我沒有關係。這種層次的無緣大慈,只有佛及大菩薩們如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方做得到。凡夫雖然做不到,也必須瞭解學習,最高的慈悲,是有這種方式。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1 16: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