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三) 個人和群體

0
點擊 1092
發表於 2019-01-01 09:56:32

《禪的世界》-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三) 個人和群體

轉貼自:聖嚴法師–法鼓全集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三、個人和群體

個人一定是在群體的裡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放棄、否定或忽略整體,只追求個人的榮譽、名利、事業,只要自己搶得快、爬得高,就算是成功。昨天早上,有一群某工學院的老師來訪問我,提到他們辦公室裡就有這種人,問我該怎麼辦?我問什麼樣的人?他們說那個人對上邊都是:「是!是!是!馬上辦,照辦。」可是對下面,拿到的事全部推給下屬做,做好了,都說是他做的。這樣子,嘉獎、升官的是他,沒有做好的他馬上就推說:「這件事我已經交代某某人,怎麼弄成這個樣子!」就是說,爭功而諉過。結果他步步高升,左右逢源,而在他左右的同事和部屬,沒有一個不恨他。

他們問我,我們佛教徒遇到這樣的人要怎麼辦?我說第一是考慮離職,你們今天來問我,就是受不了,心裡覺得委屈、不公平。第二就是要忍辱,修六波羅蜜中的忍辱波羅蜜,就要把他當成菩薩來看。我問他們:「在這兩種選擇中,要選那一種?」他們說:「一時間想不出該怎麼辦?」我說:「你們既然遇到這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也變成這樣的人,這是我們佛教徒的立場。」

作為一個青年人,一定要把個人和群體連在一起,把自己和他人之間相關聯的問題同時考慮。如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這不是佛教徒。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子考慮,有時候可能會處處吃虧,你成就人,人家就正好踩在你的頭頂爬上去,好人被人欺,好馬被人騎,看看我們要做那一種人?

但是佛教徒不做爛好人,佛教徒不做沒有原則的鄉愿。我們不計較、不爭功、不諉過,但是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感受,看他們是不是還要欺負。如果他們還是不斷地欺負,只好讓一讓吧!你能夠轉變他,就轉變他;不能轉變他,那是因為你不是大菩薩,不是已經到了聖位的菩薩,你只是普通人,不要那麼難過,不要想忍辱又忍不住,何必自尋煩惱?學佛本來是為了消煩惱,在這樣環境下,如果煩惱很多,只好遠離。

所以,為團體犧牲,要看看值不值得。有許多佛教徒認為這是業報啦、因果啦,我們只能忍氣吞聲!其實,佛教徒不做忍氣吞聲的人,也不做為所欲為的人,佛教徒要做一個很有智慧心與很有慈悲心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忍氣吞聲不好,害了自己也害了其他人;為所欲為也不好,會傷害其他人,踩著他人的背往上爬。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有悲心的人。

有人問我:「法師您要不要名?要不要利?」我說:「名韁利鎖是我們佛教徒基本的認識,我是出家人不會不知道。若是為了追求虛名而努力,很可能變成沽名釣譽。」為了私欲而追求財利,很可能變成利欲薰心而自害害人,常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太可憐了。不過如果你做某樣事,對多人有益,對自己有益,但是不能出名,跟名沒有關係,你做不做?我剛才講一個人不能夠離開群體,只要對全體眾生有益的,我們就一定要做。古人有名言:「求名當求萬世名,謀利要謀天下利。」這是世間賢哲所講的話。對學佛的人來講,不能考慮名和利這兩樣東西,否則會產生問題。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1 1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