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大士靈應錄》二十七、尊勝由來-佛陀波利
李博永居士語譯-大乘精舍印經會 印行
二十七、尊勝由來-佛陀波利
唐朝時,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賓國人。 他懷著為教殉道的精神,到處探詢靈異的勝跡。由於聽說震旦(中原)有文殊大士的住處,特地長途跋涉,渡過流沙,要來禮拜參見。經過千山萬水,到了儀鳳元年才抵達中原。
到了五台山南邊,陽嶺的地方,放眼望去,但見林木參天,遍地名花異草。仰頭五峰在望,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
於是五體投地的向著空中朝拜說:「如來滅度以後,許多大聖菩薩都潛伏不見,只有文殊菩薩,有著無邊的大慈悲心,在這個深遠的大山裏面,激勵引度一切眾生,垂示大法。可是我自己埋怨生來遭受世上種種的磨難,卻不得一見大士的聖容。從遙遙千里而來,受盡了流沙險難之苦,特地前來瞻仰參禮,懇請大士大慈大悲,使我暫時得見您的聖容,聽到您親口的慈示!」
一面說,一面情不自禁的飲泣起來。
正在向山頂禮時,忽然看到一個老人,從山谷中走出來,卻用婆羅門語對他說:「你說你情存至道,遠訪聖跡,可知漢地眾生,多造罪業,出家人犯戒律的多得很,現在印度有一部《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够消滅眾生很重的罪業污垢,你帶來了嗎?」
「我只是一心要來禮拜大士,並没有帶這部經來啊!」波利恭敬的答道。
「既然未曾帶經,空著手來有什麼益處?縱然見到了大士,又叫大士怎能知道那就是你,你是那樣的恭敬虔誠?你應當趕快回去,把我說的這部經帶來,利益濟度此土眾多苦惱的眾生,這就等於是面見了諸佛,親奉供養一樣。能這麼做到,還怕見不了一個文殊菩薩嗎?」
波利聽完這一番話,心喜異常,就在老人足下頂禮,尚未將頭抬起,老人忽然不見了蹤影。
於是他悲喜交集,自此加倍的虔誠,畢生立志將此四大假合的身體整個奉獻給眾生,就回到印度,求取《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他於永淳二年,回到長安,將以上實情向當朝皇上禀報。高宗皇帝聽了龍心歡喜,就派了高僧日照三藏法師,和波利合譯這部經典。等到經譯好了,御賜波利法師上好絹布三千匹之多。 譯好的經典準備留在朝廷裏面。
但波利卻悲泣著禀奏說:「貧道奉皇命委派求取經典,是為了利濟眾生,使上中下根機的有情眾生都能滅罪得度,並不圖求富貴。但願陛下能開啟一視同仁的心,自利利他,使這一部經能够廣泛的流通,令一切眾生都能受益。」
賢明的高宗憐憫他高超的利生之志,只留下譯出的唐本,把原來的梵文經典歸還給他了。
波利前往西明寺,和沙門正順等再譯此經。經譯好了,波利就帶著梵文原本,去參拜五台山。
「奇怪,法師進了五台山以後,怎麼到現在還不見回來?」
「是啊!有人說,他自從進了金剛窟(五台山的一個地方),就不再見他回頭了!」
「想必是已經見過文殊菩薩了吧?」
「應該是的!為要參見大士,也不知他受了多少辛苦了呢!」
「希望他這次朝聖,能有很大的收獲!」
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閒談著,中間夾雜了恭敬、欽佩、關懷、嚮往的情绪。
後人傳說,波利進了金剛窟以後,就見到極大的光圈像網一樣密密的籠罩著,光網之内,正端坐著威赫莊嚴的文殊大士。這時真叫佛陀波利喜出望外。
可是環顧身邊,只有自己一人,回頭看到同行的一些道友們都在外頭,所以再度出來招呼他們一同入窟朝聖。可是就在這一轉眼間,聖境卻消失了,只有原來的山穴還留存著。
既已親見了文殊大士,於願已足,波利就在山岩邊揀了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地方,閉眼禪坐,漸漸入定,同道們見到他時,他已經不聲不響的坐化了。
然而他所留下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從此就在娑婆世間盛行起來。
《華嚴經》上有一段經頌說:「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刹自在。」
由以上經文可知,金剛窟的聖跡,當然是不可以聖凡境界來思議的。假如說波利法師入金剛窟就不復出,那必然是諸聖化身無疑,這是權巧示現的感應了。既然出了金剛窟而坐定解脱,這就表示他辭謝了凡夫的累贅,已經超凡入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