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簡介

3
點擊 232
發表於 2024-03-30 22:27:57

普賢菩薩簡介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願得普賢真妙行,常樂利益諸眾生。

十大願王

《十大願王》出自《普賢行願品》,誦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課上都會念到的。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以此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同行,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

一、禮敬諸佛

所謂的“禮敬諸佛”就是對人的人格的尊重。佛門上講,眾生皆有佛性,如果人能夠相互體諒,具有同理之心,真正領悟和體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真正內涵,那麼就能夠做到真正從內心裡尊重對方,尊重對方的人格。《法華經》當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他一遇到人就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所言的也就是“禮敬諸佛”,真正做到從內心裡尊重他人的人格。在學習“禮敬諸佛”的過程當中,其實自己的人格也會有所提升。

二、稱讚如來

“稱讚”所言的就是語言的佈施。“如來”指的是形同如來一樣擁有智慧德相的芸芸眾生。如果我們對身邊的人,能夠多一些語言的佈施,那麼就是所謂的“稱讚如來”。傳說曾經釋迦牟尼和彌勒佛共同修行,就是因為釋迦牟尼比彌勒佛多修了讚歎法,使得他比彌勒佛早十劫成佛。修行“稱讚如來”不僅是淨化內心的需要,更會使得我們在生活當中能夠多一些方便和助道。這也就是所謂的修行得道的重要性所在。

三、廣修供養

供養,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體現我們對佛陀恩德的報答。如以香、花、燈、果、水或其它財物供養三寶。可能有些人會擔心:如果缺乏供養的財力,又該怎麼辦呢?其實,供養的重點並不在於實際財物,而是在於心行的調整。供養的意義,一是表達了對佛菩薩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長福報。三是滅除我們的慳貪、吝嗇、小氣。就是居住在極樂國土的大眾,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可見供養結緣在修學佛法過程中的重要性。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在一切供養中,財供養雖然功德很大,卻遠不如法供養殊勝。財供養只能滿足暫時的需要,而法供養卻能改變生命品質。通過依法修行,我們可以開智慧、斷煩惱並獲得究竟解脫。三世諸佛皆依法修行而成就,故法以其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倍受尊重,即使是諸佛如來,同樣要禮敬於法。如果沒有法存在於世間,那麼諸佛也無法證道併成就。

與供養內涵接近的是佈施,都是供給對方所需。但供養更強調了親近、奉事、尊重的成分,而佈施則含有對弱者的同情、憐措、愛護之義。故對佛菩薩及父母、師長,是以恭敬心供養。而且,若能以供養心修佈施,將更有利於平等心的修習,將迅速成就清淨、圓滿的功德。

四、懺悔業障

“懺悔業障”所言指的是個體對生活的反省。不怕人犯戒,就怕犯錯而不知悔過。當我們的衣服髒了,用清水可以洗乾淨,而當我們內心有了煩憂,有了業障,那麼用懺悔就可以將自己的內心洗乾淨。提婆達多在佛世之時,曾經犯下了五逆重罪,但他因為真心懺悔而獲得了救贖。所以當我們內心煩憂的時候,唯有真心懺悔和反省能夠將我們從困苦的牢籠當中解救出來,真正獲得內心上的安寧和自由。

五、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是的是個體對自我心意的淨化。很多修行之人,都希望自我修行的福田將來能夠得到收成。為此,就必須要隨時播種功德,這就需要擁有隨時歡喜而清靜的發心。比如說,隨口讚美他人,隨手幫助和服務他人,隨歡喜微笑,隨財佈施他人,隨心歡喜。佛法當中有許多隨喜功德的例子,隨喜功德並沒有使自己失去任何,相反,它能夠使修行者獲得更多的好運和善緣。

六、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指的是傳播真理,佛法是拯救世人的航船,每一個修行者和每一個佛教徒都可以把自己當做真理的化身,唯有轉動法輪,隨緣隨地隨時隨處地,為遇到的人佈施佛法,隨時隨地地轉動法輪,通過佈施佛法的方式,同時也是自我修行的行徑所在。傳說佛陀曾經在鹿野苑三次轉動法輪,這三轉法輪層次鮮明,內容層層遞進,分別是“示相轉”“勸修轉”以及“作證轉”。

七、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即是恭請諸佛恆常住於世間。

八、常隨佛學

我們時時以佛為學習的榜樣,對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總之,要誠心憶佛,從因至果,引得心智,隨之而學。常常如此,始終不變。

九、恆順眾生

“恆順眾生”是對民意的重視。修行佛學要做到放棄一些無謂偏執的堅持和執著,善於運用巧妙的方法來化導。使人在接受佈施佛法時感到身心和悅,從而才能夠發起願力,真正主動自願地跟隨你去學習佛法。

恆順眾生的錯誤理解:“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吃肉。”

試想一下,如果此人的父母是屠夫,我們是否可以說:“如果堅決不殺生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殺生”;

這是錯誤理解了“恆順眾生”的意思。恆順眾生的意思並不是讓我們去隨順眾生的煩惱和錯誤,跟著眾生一起做錯事,否則豈不是眾生度了我們去三惡道,而不是我們度了眾生?恆順眾生的意思是讓我們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十、普皆迴向

我們所作一切功德,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們所做一切功德、福善,都不居功自傲,都回向給大家離苦得樂,得證佛果。迴向則無私,無私則真實,真實則直入法界,入法界則能利益一切眾生,益生功德圓滿,自證菩提。

最近修改時間 : 2024-11-01 0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