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法句探索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德山大師的「點心」
唐朝德山大師通達諸經,尤精《金剛經》。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剛」之譽。德山大師不認同禪宗所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決定親往糾正。
途中頗感飢餓,恰遇一位賣燒餅的老婆婆。老婆婆得知德山大師專精《金剛經》,就提出一個考題,如果大師答得出,就以燒餅供養大師;如果大師答不出,就請大師立刻離開。
題目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聽此一問,選擇無語離去,此後再不敢自詡精通《金剛經》。放下傲慢心之後,大師至誠參謁龍潭祖師,從此勇猛精進,終於大徹大悟。
老婆婆問得當機,因為《金剛經》的智慧不在會讀、會說,而在於用之生活。
德山大師的無語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讀得、說得、寫得原來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問得是什麼?德山大師悟得是什麼?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動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絕非偶然,所以任憑修行再怎麼高,若有一絲絲雜念,就不對了,也不好了,因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見道!更別說行道、悟道了。
◎斷惡修善→心寬念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會喜歡、會討厭、會開心、會傷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惡悲喜非由外來,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執著,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也是「眾生皆是未來佛」的真義。
多數大眾無數世以來受到了太多的染汙,要想一念盡掃塵垢並非易事。如能時時精進,漸漸提升,已是難能可貴!
唐代詩人白居易請益鳥巢禪師:「佛法大義為何?」
鳥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簡單來說,「斷惡修善」就是去除染汙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開始。
何謂「惡」?只為自己即是惡。
何謂「善」?廣利眾生即是善。
如何「斷惡」?斷絕一切惡事,乃至不生絲毫惡念。
如何「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終至行善而不自矜。
「斷惡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眾,所存無善惡分別」。
佛菩薩如何斷惡修善?
為眾生降伏邪魔,現忿怒相,無忿怒心。
為眾生拔苦與樂,現慈悲身,無我慢心。
斷惡修善,念念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隨緣圓滿,無掛無礙,心寬因為能放下,念純乃生大智慧。
◎三心不可得→應無所住
過去:緣已滅,心既止。
現在:緣方起,心難停。
未來:緣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緣,散也因緣。
如何可得?執著何用?
「三心」無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說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該做就做,其餘隨緣。
這就是「應無所住」,也是聖嚴法師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金剛經》法句探索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學佛就是二件事:「學習佛菩薩」、「成為佛菩薩」。這首四句偈就是教我們做好這二件事!
色、音、聲,六塵濁濁,隨緣生滅,都是無常的「相」。心隨相轉,染污愈重,煩惱愈多,絕非回歸清淨的正確道路!
學習佛菩薩
佛相的莊嚴是慈悲的示現,為的是給予修行者親近佛法的安心與信心,可說是引凡入聖的方便法。
然而真正的莊嚴是源自清淨的自我,所以修行者如果僅僅執於外相,那就麻煩了。
太多太多的邪魔外道也能化出莊嚴的外相,看來金光閃耀,聽來無所不能,一旦相信了、加入了,不單求道無成,肯定誤入歧途。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魔王波旬想要破壞佛法,屢試不成,最後祂想到一個法子:讓魔子魔孫穿上袈裟,讓正法漸漸敗壞。《佛藏經‧淨戒品第五》也寫著:
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
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由今觀之,正信的佛法確實一再遭受挑戰,發心的大眾應當如何是好?很簡單,「不為相迷」!不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該明白一切都是「相」,合乎經典的就跟著去做,否則就敬而遠之。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法無際又無邊,豈有定相可言!不為相迷,不執於相,才能真正認識佛菩薩,也才有機會向佛菩薩好好學習。
成為佛菩薩
修行的進程就是相信佛,跟隨佛,學習佛,成為佛。
佛與凡夫就是一顆心的距離:覺了是佛,迷了是凡夫。覺迷之間往往就是對待「相」的真實功夫。
過去世,歌利王有意為難,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無絲毫怨恨,反而發心「將來成道,首渡歌利」。忍辱仙人即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即為後來的憍陳如尊者。
《金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說得就是這樁事。
發心渡一個人,很不簡單;發心渡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尤其可貴!
為什麼佛如此慈悲?為什麼佛如此堪忍?
因為佛真實明白:所有相都是因緣,沉溺、執著是以苦為樂,唯有接受了、承擔了、放下了,完全不為外相所惑,才是真正的解脫、自在,這也是所謂的「即相離相」!
簡單來說,「我」就是「清淨」。想要得到清淨,就要避免染污,悲是染污、喜也是染污,有了起心動念就可能受到染污。
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就是不被境所迷,不被相所惑。
如何對境不迷、對相不惑?就是「深信因果」,就是「隨順諸緣」。
明白了因果,圓滿了緣分,每一樁事都清楚明白,就能一絲不掛,就是清淨,即見如來!
《金剛經》法句探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修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放下」。
放得下,是真修行;放不下,再精進都是自欺欺人。
有所欲、有所為,不管最後是否如願,緣足了就聚,緣滅了就散,所有的結果都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都不是真實,也不會長久。
秦始皇一統中國,自號「始皇帝」,企圖讓他的皇圖霸業綿延千秋萬世。為求長生,指派徐福跨海求靈藥。
有一對師兄弟雲遊參學,途中經過一道水深逾膝的溪流,有一個女子煩惱無法渡河,於是師兄就揹起女子渡河,到了對岸再把女子放下。師兄若無其事地繼續參學,師弟心中惱恨師兄竟然不知規避女色,邊走邊懊惱。有二位商人躲避惡人的追殺,幸得一位老和尚掩護,才能化險為夷。二位商人感激老和尚的救命之恩,所以設宴款待老和尚,老和尚依約前來,商人才驚覺桌上竟擺著著酒、肉。二位商人臉上滿是慚愧,老和尚卻不為所動地吃完了桌上的菜餚。
秦始皇曾是中國第一人,現在去哪了?用心計較的帝國大業真的千秋萬世了嗎?世上可有長生不老的靈藥?或者,有誰聽過萬載不朽的血肉之軀?秦始皇不願放下,可是他做得了主嗎?
師兄幫助女子,沒有分別也不求回報,揹起、放下繼續參學,多麼自在!師弟苦守戒律,執著條條文文,結果記得愈熟綁得愈苦,師兄從未記掛女子,師弟的心裡卻還一直揹著女子。
老和尚不簡單!如果他看到酒肉就止箸不食,就會讓肯報恩、知慚愧的二位商人蒙上揮之難去的陰影,更可能讓與會眾人對於信佛、學佛望而卻步。老和尚自在隨喜,與人方便,這是真正的修為,能到這般境界就是他放下了自我,念念皆為慈悲護眾生。
這三件故事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放下是自在,不放下或放不下是苦惱。」
◎要放下什麼?
放下惡。諸惡莫作,惡人終有惡事磨。
放下善。眾善奉行,不生驕矜、貪愛。
放下善惡。善善惡惡,無非因果,掛著掛著,久掛成礙。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如是因,如是果,多個念頭,都是煩惱。
◎要如何放下?
「做該做得,受該受得。」
該做得就是「利益大眾」!念念大眾,念念無我,念念是善常存善念,無我布施,吉無不利。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受災受福,絕非偶然!謹以真誠的心念,懺悔前業,立誓不蹈覆轍;感恩享福,廣造更多福田。
做該做得,立功。
受該受得,消業。
友站連結 : 集氣光明心燈 天一網路電視台 智慧佛教電視台 中華佛教居士會 全球助念室 寶篋印祈福網 世界和平吉祥塔 佛光山 中臺禪寺 慈濟全球資訊網 法鼓山 靈鷲山 靈泉禪寺
圓光禪寺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國宗教學術網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佛教在線 諾那‧華藏精舍 全球助念網 中國佛教會 香光尼眾佛學院 世界佛教僧伽會 佛教弘誓學院 福嚴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MWR世界宗教博物館 香光寺 勸化堂 靈泉禪寺 慧日講堂 光德寺
台灣靈嚴山寺 元亨寺 西蓮淨苑 十方禪林 慈光寺 文殊講堂 大慈佛社 海明禪寺 清明寺
金龍禪寺 佛陀紀念館 佛陀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