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往生淨土發菩提心非常重要?
問:念佛時如何做到心靜?心無雜念的境界好難。
答:作為初學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靜下來再去唸佛,那樣的話,你很難有機會開始念佛。相反,你應該通過念佛使心安靜下來。心裡越亂的時候,越要果斷地提起佛號、心咒,把散亂、四處攀緣的心收回來。
心咒又稱為“心的保護者”,持咒或念誦佛號能夠讓我們的心不外散。通過長期、耐心的訓練,我們會慢慢習慣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誦的心咒或佛號上,即使在嘈雜、混亂的環境中,內心的專注和寧靜也不易受到影響。
念佛的時候發現自己雜念紛飛,是因為此時你的心比平時安靜,所以才會察覺到雜念紛飛。就好像一瓶水,靜置一段時間後,裡面的泥沙雜質才會看得更清楚。這是很好的開端,不用去管雜念,堅持念佛,藉以時日會見到成效。
初學者往往以為凡事都有竅門,總想找個機巧的法子,其實最大的機巧就是堅持,串習。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百遍不成功,就做一千遍。反复堅持做下去,熟能生巧。
問:為什麼往生淨土發菩提心非常重要?
答:根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往生分九品,發菩提心是上品往生的必要條件。
經中講道:“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這裡的“深心”,即上求佛果、下化眾生之菩提心。在信願和菩提心的攝持之下,戒律清淨,不殺生,深入大乘經典,修行精進勇猛,這樣臨命終時,能感得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行大乘”自是發了菩提心。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無上道心,即菩提心。
經文中講中品、下品往生時,就沒有再提發菩提心這個條件。大家可以自己去査閱,這裡不再贅述。
問:往生極樂世界者全部都是在蓮花中出生的嗎?花開見佛非常重要嗎?怎樣才能花開見佛,得佛授記?
答:往生極樂世界者並不都是立即在蓮花中出生,比如有些帶著疑惑往生的人,就暫時無法在蓮花中出現,而是出生在邊地七寶城中。這在《佛說無量壽經》中有記載。
往生階位較低者,花開之後會見到觀音、勢至二位菩薩,聽菩薩宣講妙法後,經過不同的劫數,悟入相應的果位,再輾轉遞進。
比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講到下品上生者,“經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發菩提心,精進修學大乘法門,迴向淨土者,根據修行程度的不同,臨終時會感應阿彌陀佛及其眷屬以不同形式前來接引,往生後花開見佛,得佛授記。
ㄧ一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